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鬼针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鬼针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aeus的干燥全草。夏秋间釆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中药名称鬼针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BIDENTIS PILOSAE

  • 别 名鬼钗草,鬼黄花,盲肠草,跳蚤草,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粘花衣,鬼菊,粘身草,小鬼针,刺针草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aeus的干燥全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间釆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长30-100cm。根呈倒圆锥形。茎略呈方形或近圆柱状,基部略带紫色,上部分支,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细纵棱;幼枝被毛,老枝毛较少;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髓部白色或中空。叶纸质,多皱缩或已破碎、脱落,展开后完整叶3深裂,有的5深裂,呈绿褐色或暗棕色,边缘锯齿状,叶片上下表面被毛,以下表面较少。在茎顶或叶腋处可见淡棕色头状花序或果实脱落后残存的盘状花托。瘦果扁平,线形,具4棱,稍有硬毛,冠毛芒状。气微,味微苦。(《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肺、大肠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9-30g,鲜品60-9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1)本品茎的横切面:呈近方形或长圆形,有四个棱角,其中三个较明显。表皮由1列长圆形细胞组成,外侧有时可见多细胞或单细胞的非腺毛。皮层较窄,有的薄壁细胞含有黄棕色色素。中柱鞘纤维束多呈弧形,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髓部中空。 叶的主脉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可见多细胞非腺毛,以上表皮为多见。栅栏组织一列。主脉向下表面明显突起,主脉维管束外韧型,2-3个并列或相连成半月状。 叶的表面观:上表皮非腺毛圆锥形,由 3-5个细胞或更多细胞组成,长170-450μm,基部直径约70μm,先端急尖。沿着叶脉一侧可见长条状或椭圆形红棕色色素块。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 个。

 (2)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 分钟,冷却,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 ①取滤液1ml,加5%氢氧化钠溶液0.5ml,呈红棕色。 ②取滤液滴在滤纸上,干燥后,喷0.5%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并于90℃加热,斑点呈现由黄绿色、橙红色至红色的颜色变化。(《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1-2cm小断,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疥癞,解毒疮,止痒埋口。"
②《岭南采药录》:"清热解毒,退外感发热。煎水洗疳疮。"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肠炎下痢,黄疸,火热痧症;外敷治虾钳疮及洗毒疮。"
④《广东中药》Ⅱ:"治感暑发热,癍痧,痔疮(外冼),肠痈及内外科炎肿。"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疗咽喉肿痛,小儿发热,惊风,跌打损伤,慢性溃疡,痒疹。"

原标题:鬼针草
词条标签:鬼针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