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南岳山脚下住着一位能懂百鸟音的奇人,叫龚业常,他从鸟雀的口中得知,南岳山的茶叶能治病,南岳山中还有一种能止血的草,止血效果特别好。后来茶叶被宣传开来,成了贡品,只是那“止血草”未曾找到。
这个故事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一直传到清同治年间。在南岳山南麓住着一户刘姓人家,刘家世代以行医为生,当然他们也不止一次听过这个传说,只是刘老先生十几岁的儿子刘西堂听在耳边,记在心上,他相信南岳山中有这种“止血草”,而且小西堂发誓要找到这种草,于是刘西堂每天上山采药不再去东乡西镇了,而是天天上南岳山,希望能早日实现梦想。
南岳山,这座被汉武帝敕封的山,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资源富饶,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刘西堂每次走进南岳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宝库,药篓总是装得满满的,可就是没有找到那种传说中鸟雀们说的“止血草”,因此,他每次又总是失望而归,而第二天又总是满怀希望登上南岳山,如此数年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是光绪年间的一天,刘西堂依旧背起药篓,带着药锄、柴刀和干粮登上了南岳山。初夏的南岳山青翠欲滴,鸟语花香,山泉叮咚,松声竹韵,简直是一个迷人的境界,充满着无限的画意诗情。刘西堂一边欣赏着这美妙的景象,一边吹着口哨与鸟雀们逗乐,心想自己要是传说中能识百鸟音的龚业常该多好,那样我就可以问问“止血草”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也就免了这么多年来的寻宝之苦。
一阵凉风吹来,刘西堂正欲到大风洞歇歇。忽然他看见一条酒盅口粗的乌梢蛇在风洞里,身体作圆盘状,又好象是缠着一块碗口大的石头,作痛苦状地挣扎着。刘西堂慌忙在洞外的一棵凌霄树后观看动静。
原来是一只甲板龟夹住了乌梢蛇的身子,甲板龟缩了头尾手脚,任凭乌梢蛇怎幺摔打,死活不肯放松。乌梢蛇几乎使完了浑身的本领,也不能奈甲板龟如何。只见那乌梢蛇像是上了劲的草绳,在地上翻滚着,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一旁的刘西堂心想,今天他可以多两味中药——蛇胆和龟胶,回去还可以多两道美味佳肴了,于是刘西堂在那儿守株待兔,坐收渔翁之利。可能是求生的欲望使那条奄奄一息的乌梢蛇本能地作了最后一次拼搏。只见那乌梢蛇头尾拄地,猛地使出全身力气将那只甲板龟抛了出去,自己拖着受伤的身子逃生去了。
可那只甲板龟因乌梢蛇拼命地一摔,被重重地摔在大风洞坚硬的洞壁上。甲板龟在地上打了一个滚,龟壳上渗出了鲜红的血液。可能是伤筋动骨了,甲板龟艰难地爬向洞口,身后留下一串血印。甲板龟在一株绿色的小植物边停了下来,并伸出长长的颈子,尖尖的嘴巴咬住了一片叶子,摘了下来,在口中嚼了几下,然后又将那叶子放在后背的伤口上,如此好几下,才将那伤口敷好,然后静静地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刘西堂好奇地看到了这一切,那龟背上不再流血了,刘西堂大脑闪过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他找了多年的“止血草”?刘西堂顺手从身边扯了一株在手里审视着,他想,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这时,刘西堂抽出小刀在自己的手指上划了一道深深的血口,他按照甲板龟的做法,摘了一把叶子放在口中嚼了嚼,然后又敷在伤口上……奇迹就这样出现了,那往外直冒的鲜血立马止住了。刘西堂欣喜若狂,飞也似地跑回家。
刘西堂告诉刘老先生他找到了止血草。刘老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刘西堂将他在大风洞看见龟蛇战,甲板龟自己摘草疗伤和自己割指试验的经过说了一遍。刘老先生慌忙抓起刘西堂的手,揭去止血草。看了看伤口,见伤口周围无异样并恢复完好,刘老先生又拿起一株止血草看了看,嗅了嗅,嚼了嚼,凭他数十载行医、采药的经验,刘老先生肯定地点点头。这就是止血草,它的功能不仅能止血,而且还可以消炎、抗菌。
刘西堂发现了止血草后兴奋不已,他想就是《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上也没有这味药,将来如果有人续修本草,我一定将这味药写进去,也为我们刘家光宗耀祖了。只是刘西堂想,怎样才能体现是他刘西堂发明的呢?另外就是将来给人治病也得有一个新药名,可叫什么好呢?刘家父子经过几天商议还是不能确定,最后还是刘老先生说,这种草既然能止血,我们又姓刘,干脆就叫“断血流(刘)”吧。
打那以后,刘家药铺就多了一味中草药“断血流”。你别说,效果还真的不错,只是人们都不知这“断血流”是什么做的,直到1958年刘西堂的后代才献出了这一祖传秘方——断血流,霍山县根据此秘方办起了断血流制药厂,1977年,刘西堂的愿望实现了,断血流(刘)被收入了《中华药典》,并跻身于国家出口药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