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内科药膳

1.鲫鱼糯米粥


做法:鲫鱼500~1000克,糯米100克,用文火炖熟。功效:治疗脾虚食欲不振。


2.狗舌糍粑


做法:糯米1000克,浸泡、磨细,滤干水分,制成糯米泥。芝麻100克舂碎成粉末。在洗净的桐叶上抹上猪油,撒芝麻粉,放上“糯米泥”,再撒上一层芝麻粉,根据个人口味加糖加盐,包紧起来,用禾杆草扎实,放到煮沸的锅里煮熟,捞起凉干,即可。


功效: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


3.马齿絲


做法:取粳米200克煮至软烂,将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切碎,加入同煮,沸后5分钟,熄火,加入适量油、盐。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治疗大便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4.襦米花汤


做法:糯米(带壳)100克,放入铁锅炒至开花,倒入瓦煲,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


功效:补中益气,暖脾胃。


5.鸭酱


做法:鸭血250克(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功效:健胃消食。


6.白烀肉


做法:鸡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放入水中白煮,肉八成熟后取出切成小块,然后配以调味汁。


7.酸姜


做法:取生姜500克切成薄片,加入自酿米醋浸泡,以淹没姜片为宜。一周后可取适量。


功效: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


8.豆腐肴


做法:干黄豆500克磨成粉,加入酸坛水,边煮边搅拌,文火煮沸,加入100克切碎的芥菜,煮熟。


功效:养胃、解毒、止汗。


9.辣椒叶鸡蛋汤


做法:鲜辣椒叶100克,鸡蛋2个。将鸡蛋煎熟,加入水200毫升,放入辣椒叶文火煮汤,煮熟后加入食盐适量。


功效:驱寒养血。


10.萝卜糕


黏米粉500克,萝卜1000克。萝卜洗净去皮刨丝,加入清水少量同煮,煮熟后加入油盐,冷却后加入黏米粉,制成饼状隔水蒸至熟。


功效:理气通便,消痰止咳。


11.蚯蚓胡椒豆


做法:蚯蚓干50克,白胡椒25克,黄豆500克,加清水2000毫升,煲至水干,取出黄豆烘干,即可使用。


功效:祛风镇静,止痉。


12.陈皮鸡


做法:鸡肉100克,陈皮20克,生姜6克,葱白适量。鸡肉、陈皮加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加入生姜用文火焖,最后放入葱白拌炒至汁水收干,加食盐调味后停火。


功效:理气调肝,开郁解闷。


13.红糖荞麦饼


做法:将荞麦面250克加水拌匀,放在案板上揉匀,擀成圆面包,包入红糖成饼,锅烧热,放入荞麦饼坯,烙至熟,出锅即成。


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


14.毛葡萄蜜糕


做法:鲜毛葡萄1000克,蜂蜜100克,捣烂,滤汁,小火煎熬至浓稠,加入蜂蜜煎沸即可停火。


功效:益胃养阴,生津止渴。


15.枇杷叶粽


做法:新鲜枇杷叶适量,糯米250克。枇杷叶去毛洗净,糯米清水浸泡一夜,用枇杷叶包孺米做成粽子,浸水蒸熟。


功效:治疗多汗症。


16.红薯饭


做法:大米、红薯各250克,食盐、素油各适量。先将大米、红薯块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沸后加入食盐素油搅拌,改用文火焖熟。


功效: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17.齐兰腊肉


做法:芥兰菜500克,腊肉250克,蒜米适量。芥兰洗净切段,用开水灼烫后沥干水分,腊肉洗净切片,加入蒜米爆炒至腊肠透明,倒进沥干水分的芥兰,爆炒1分钟,调味起锅。功效:解毒利咽,顺气化痰。


18.羊肉甘蔗煲


做法:羊肉750克,甘蔗50克,姜30克,八角2粒,萝卜250克,盐6克,料酒15克,清水2000毫升。洗净羊肉,切块焯水,撇出杂质。将羊肉、红枣、甘蔗、姜块、葱、八角、萝卜放入锅内,加水、料酒、大火烧开,中火炖一个半小时左右。放精盐、味精调味,再炖约10分钟,然后去掉姜块、萝卜、甘蔗、葱、八角即可。功效:健脾生津,益气补虚。

原文标题:内科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