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畲族食物疗法

畲族食物疗法历史悠久,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流传广泛。如霞浦县畲医用三七黄、白木桑根、羊圈藤、金桔根、胡毛党草药炖母鸡治疗胎动腹痛;用白毛桃250克、瓜萎根120克炖猪大肠头一节治疗子宫脱垂。福鼎县畲族用山间水沟没尾螺适量炖50~100克白酒内服治黄疸性疾病,用土牛膝鲜根50克煎二颗鸡蛋冲入适量红酒食用治痛经;青箱子50克煎二颗鸡蛋食用治白带过多;莲籽草炖田鸡(田青蛙)治疳积;红跳墙鱼熬油调米饭食用治小儿疳积等。畲族食物疗法既有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也有用于治疗急慢性疾病的,使用面广,涉及内、儿、外、妇、眼、五官、肛肠、骨伤等诸科疾患,且普及率极高,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应用,平时食用家禽家畜配用中草药,逢年过节炖鸡煮鸭也加入中草药,故在畲村有“九药不如一补”(一补即食补)的说法。畲族食物疗法有八个特点:


一是强调以脏补脏,认为禽畜的内脏或肌肉与人体相应的内脏或组织有特殊的补益关系,所以治疗四肢关节病痛的药物多配用猪蹄(猪七寸),如用干品榛寄生(山毛榉类桦木科榛)100克配猪蹄一个,红酒适量炖食治关节风湿痛;治头风痛配用猪(羊)脑炖药食用,如用白埔姜鲜根(黄荆)80克煎汤取汁加羊(猪)脑一个,冰糖适量炖服;治疗胃脘痛则加猪肚,如用铁色草(夏枯草)25克,马蹄金(黄疸草)20克,羊仔耳(白毛藤)15克,猪毛草(铺地蜈蚣)10克,棕树根(棕榈)3~5条(约20克)煎汤取药液炖猪肚治胃脘痛。治咳嗽、哮喘配用猪肺连心,如胸部受伤咳嗽用老鸦碗(积雪草)50克,猪母耳根(商陆)9克煎汤取汁约1000毫升放入猪肺心,肺管垂锅外吐涎沫,文火炖90分钟食用。治疗小儿淋浊(尿道炎)用金耳坠根皮(枸杞根皮)干品50克炖猪小肚(膀胱)一个。治夜盲症用八楞风(六棱菊)20克,猪肝125克(或鸡鸭肝一个)、冰糖60克煮食等等,疗效都较好。


二是注重冷(寒或凉)热(温)属性,认为体质冷者要配用热性食物,体质热者要用凉性食物,如胃脘冷(寒)痛要用羊肉炖药,热痛要用猪肚或猪五花肉炖药(畲医认为羊肉性热,猪肚、五花肉性平);白糖、冰糖性冷,红糖性热;白酒性冷,红酒(米黄酒、土黄酒)性热;绿豆、萝卜性冷;葱姜蒜性热等。强调选用食物要注意冷热属性,用药注意药性,还要注意季节性,夏天多用冷性,冬天常用热性。


三是用药剂量大。畲医中草药的用量都比较大,如用白关门草根(狭叶铁扫帚)干品150克炖公鸡一只治疗糖尿病,犬尾鸡冠花(青箱)干全草100克炖水鸡(田青蛙)200克,治男子下消等,用药量都超过常用10倍以上,值得探讨。


四是强调药物的新鲜度。畲族用药讲究新鲜,最好是现采现用,陈年药物不用。


五是重视药引的作用。畲医认为食疗药引极为重要,可促进药物作用。多用酒类、糖类,少用童尿。认为酒能通血脉,行药势,增疗效,糖能补虚调和,行血化瘀,不作为调味使用;童尿能走血去火(要用10岁以下健康男孩斩首去尾中间的尿,最好是清晨第一次小便),对于跌打损伤或出血性疾患强调要加童尿。


六是多用于治疗慢性病。畲族群众认为慢性病、老弱妇婴、尤其孕妇,食物疗法应为首选之法,不仅可改变口感,还有滋补、防治疾病的双重作用;畲医认为食物疗法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药物食物相配合,疗效可以提高,且多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也有一些食疗法用于治疗急性病,亦可收到好效果,如“蚕豆黄病”用鲜竹下卵叶(淡竹叶)500克,捣烂如泥,加开水1000毫升,再加冰糖125克同炖,频频饮服,日1剂,3剂可愈。


七是“以防为主”观念强。强调未病先防,食补是防病的有效方法,故在春天挖积雪草炖猪肚食用预防夏季暑气;毒碧凑(仙鹤草)50克煎汤取滚药汁冲入打散的鸡蛋食用防劳力症等等,几乎成为当地畲族群众家喻户晓的疗法,现在许多汉族群众也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八是绝大多数采用禽畜等陆地上的动植物,极少使用海产品,即使数代居住在海边的畲族群众也不常用海产品,这可能与畲族祖先居住在内陆山地有关。


不可否认,畲族食物疗法中也存在迷信色彩,如认为儿童小便被人用于作药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家长不肯将儿童的尿给人作药用;又如替人采药不能蹲着挖,认为蹲着采药治不好病,必须弯腰采挖;再如治疗小儿夜尿症炖煎药物时不能被外人知道,外人知道后就会失灵等。

原文标题:畲族食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