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壮医疾病疗法

浮肿的概述


浮肿是以眼脸、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水肿”、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粘液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障碍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阻滞水道,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


②气虚不足,水道运行无力,水液不得外泄而溢于肌肤内。


临床表现:主症: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


兼症:怕冷发热,周身酸痛,小便不利。或怕风发热,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或身体困重、胸闷、不思饮食、反胃。或胸部痞闷,烦热口渴,小便黄。


治疗原则:祛逐外邪,通利水道,或补虚理气,以利水道。


内治法:


①猪胆1只,黄豆适量,矮陀陀(粉乳黄杨)30克。将黄豆纳入猪胆内,阴干研末,每次服0.6至1.5克,用矮陀陀煎汤送服,每日1剂,分3次服。忌食盐、酸、牛肉、马肉。


②铁海棠汁6滴,鸡蛋1个。在鸡蛋上打一孔,滴人铁海棠汁,用薄纸封口,置火中煨熟吃,每日早晚各服1个。


③美噎(壮语,即埋在地下的陈木,色黑味香者)、榕树寄生(榕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忌食鱼腥、酸类。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肾腧、膀胱腧、三阴交、气海、关元、阳陵泉等穴。


②田螺、车前子、大蒜适量,捣烂熬膏,外贴脐部,治急性浮肿。


③蓖麻子、石蒜、冰片适量捣烂,敷双足涌泉穴,治慢性浮肿。


内外兼治:


①野山桃皮刺、满天星、刺鸭脚木、大叶鸟不站、虎杖、十大功劳、水芦箱(芦苇)、九龙藤、小钻、大钻、水泽兰、糯米藤、六月雪、大力王、柚子叶、水菖蒲、十八症、麻骨风、五爪金龙各适量,水煎每次服1小杯,每日服3次,余药液洗澡,


每曰1剂。


②用三棱针剌内庭、天枢、中枢各穴,待肿消后用田七粉3克蒸瘦猪肉服。


③空桐木、山苍树、十大功劳、九节风、过山风、枫树叶、见风消、六月雪各适量,水煎内服1小杯,每日服1次,余药液洗澡,每日1剂。


肚痛的治疗方法


肚痛是以肚脐周围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腹痛”;西医属“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疗,胃粘膜脱垂,肠道寄生虫病,慢性阑尾炎,憩室炎,肠结核,结肠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食滞内停或情志失调,气血郁滞导致谷道不通,气机受阻。


临床表现:主症:肚脐周围疼痛,或灼痛,或胀痛,或隐痛,或剧痛,或刺痛,或时作时止,或持续不休。


兼症:或小便清利,大便溏薄,或胸闷不舒,大便不爽,心烦口渴多饮,小便黄少,或肚痛拒按,得食痛剧,或肚痛喜按,得食痛减,或厌食,反酸水。


治疗原则:疏通谷道,调理气机。


内治法:


①鸡盲肠(带粪)烘干为末,每次15至20克,调酒服。治肚痛久不愈者。


②救必应、鸡骨香各15克,两面针8克,香附9克,重楼、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药线点灸脐周四穴、足三里、内关。


寝汗的概述


寝汗是睡眠中不自觉地出汗,醒后即止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盗汗”。


病因病机:阴虚热炽,水道功能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主症:寐中汗出,醒来自止。


兼症:手足心热,午后发热,脸红口干。


治疗原则:养明清热,调理水道。


内治法:


①带露桑叶适量,瓦上焙干,研末,空腹米汤适量调取。


②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③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药线点灸肝腧、肾输、神门、筋缩穴。


多汗的概述


多汗是以白昼时汗出,动辄益甚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自汗”。


病因病机:味钵(脚)虚弱,水道功能失调,水液外泄所致。


临床表现:主症:汗多,或动辄出汗,或汗出淋漓。


兼症:怕风,周身酸痛,周身乏力,容易感冒。


治疗原则:补虚敛汗,调理水道。


内治法:


1.金撄子10克,金雀根10克,玉米心15克,瘦猪肉30克,黑豆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苎麻叶30克,捣烂,开水冲服。


3.仙鹤草60克,蜜炙白术30克,党参16克,黄芪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黄芪15克,大枣5枚,浮小麦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内外兼治:旧蒲扇一把,烧灰,牡蛎粉适量,混合调匀扑身,并取适量调酒服。


大便难结的概述


大便难结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便秘”。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秘结均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过食辛辣厚味,恣饮酒浆,以致谷道积热,或于伤摩热病之后热传谷道,耗伤津液,大便失润干结,难以排出。


②情志不舒,优思过度,久坐少动而致腑气郁滞,阻滞谷道,使谷道通降失常而大便困难。


③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谷道传导无力,或津枯大扬失润而大便艰难。


④年高体弱,阳虚气衰,则排便无力;阴寒凝固,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谷道艰湿,则大便难解。


临床表现:主症:数日不便,徘便困难,大便干结或热结旁流。


兼症:肚胀,肚痛,嗳气,不思饮食,头痛,头晕,烦闷等。


治疗原则:通谷道,利大便。


内治法:


①马鞭草15至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服后屙泻不止者,可服热粥1碗。)


②鲜乌桕二层皮30克,捣烂,开水泡服,每日1剂。


③生芝麻适量,研末冲服。


④白乌柏木30克,盐少许,去粗皮,开水浸泡,待出味后加人白途调匀顿服。


⑤大黄30克,杏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连须葱头3个,姜1块,盐3克,豆豉15粒,共捣烂做成饼,烘热敷脐部。


②老姜(如指头大小)1块,纸包煨热,蘸麻油塞入肛门内。


打嗝的治疗方法


打嗝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呃逆”。西医“隔肌痉挛”属此范时。

病因病机: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或身体虚弱导致谷道之气不顺降,上冲音户而致。

临床表现:主症:呃声连连,或时作时止,或昼夜不停,呃声或高亢或低弱,缓和。


兼症:胃部不适,或渴喜冷饮、口臭、尿黄、大便结,或形瘦体弱,脸色无华,食少困倦,手足冷,大便烂,或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治疗原则:畅通谷道,降气止呃。


内治法:


①鲜芦根或枇杷叶一把,煎浓汁顿服。


②指甲1克(取自患者),烧灰,拌在烟丝内,用水烟袋燃吸。


③马刀豆壳1个,烧存性,研末,每次3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④杵头糠9克,芥菜子1.5克,研末,开水送服,每日1至2剂。


⑤推车虫4只,培干研末,分两次于早晚用甘蔗汁送服。忌食牛、羊、鸡、鹅肉及鸭蛋。


⑥牛口绳约15厘米长,水煎服,每日1至2剂。


⑦广木香4.5克,代赭石、柿蒂各9克,竹茹6克,鸡蛋2个,蜂蜜60毫升。前四味水煎取汁服,鸡蛋调蜂蜜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壮医药线点灸中脘、膈腧、足三里、内关、膻中。热者加陷谷,寒者加梁门,虚者加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每日1至2次,6日为1个疗程。


②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热者灸合谷、曲池、少商、太冲、期门、间使。寒者灸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章门。虚者灸内关、足三里、膈腧、胃腧、三阴交、太溪。加指压天突穴,每次指压10至15秒,反复指压3至5次。


内外兼治:指压合谷穴10分钟,洗手果1个,烧灰,开水冲服。


心头痛的治疗方法


心头痛是以胃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胃脘痛、胃痛”;西医属“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能症”等范畴。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或恼怒优思、导致谷道运行失常,使气结心头而致。

临床表现:主症:胃部疼痛,或隐痛绵绵,或疼痛难忍,或痛如刀割,或痛如针刺,或痛如火灼,或攻撑作胀。疼痛或喜按或拒按。


兼症:嗳气,反酸,不思饮食,口干或喜热饮或喜冷饮或不欲饮,口苦,大便或不爽或干结或溏薄。


治疗原则:调理谷道,行气止痛。


内治法:


①毛叶石楠、黄鳝藤、盐肤木、海金沙、三月莓、七爪风、金樱子、茅莓各50克,冰糖50克,泡酒6000毫升,一个月后内服,每日20至30毫升。


②木通、公雀屎各适量,共研末,调白糖冲开水服,每日1剂。


③将丝瓜络1个烧成灰,煮沸甜酒适量,加入白糖10克,内服,每日1剂。


④野蓝靛90克,瘦猪肉2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胡萝卜500克,羊肉500克,炖服,每日1至3剂。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头维、风池、百会穴。


②药线点灸中脘、胃腧、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


肺痨的治疗方法


肺痨是以干咳或咳咯痰血、发热、寝汗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肺痨”;西医属“肺结核”范畴。


病因病机:正气虚弱,痨虫侵人,阻滞气道,损伤龙路。


临床表现:主症:咳嗽,咳血,发热,寝汗。或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咯鲜血,或咳呛气急,或咳而无力,或气喘少气。


兼症:手心、足心及胸口发热,口干咽燥,两颧发红,胸痛,心烦失眠,日渐消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治疗原则:杀痨虫,通气道,扶正补虚。


内治法:


①杨桃叶、小叶金不换、苎麻各等分晒干打粉备用,每日15克,与猪肉煮50~100克,分3次服完。


②不出林、穿破石、石油菜各适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5日1个疗程。


③鲇鱼100克,油茶5克,胞衣50克,鸡蛋1个,加大料煮成粥吃,每早1次,每次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④七叶莲、黄藤、不出林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肺腧、大杼、气户穴,每日1次。


②紫色独头蒜适量,捣烂敷双足涌泉穴。


盲肠炎的治疗方法


盲肠炎是以肚痛拒按(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呈逐渐加重的阵发性疼痛,最后呈持续性疼痛)、发热、发冷发抖、想呕、呕吐、可有肿块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肠痈”,西医诊为“阑尾炎”。


病因病机:


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炒等,损伤谷道,使谷道功能失常,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湿热气血淤滞,蕴结于谷道所致。


②饱食后急剧运动或奔走,使谷道功能失常,气血凝滞,血肉腐败所致。


③寒温不适或精神失常,使谷道不畅,龙路、火路不通,气血运行失常,血肉腐败所致。


临床表现:主症: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呈逐渐加重的阵发性钝痛,最后呈持续性疼痛,发热,发冷发抖,想呕,呕吐,可有肿块。


兼症:头晕,头痛,周身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屙泻,大便难结。


治疗原则:通谷道,调气血,止疼痛。


内治法:


①小凉伞30克,切开泡开水当茶饮,每日1剂。


②臭牡丹嫩苗15克,铁芭芒9克,瘦猪肉30克,共蒸熟服,每日1剂。


③漆树皮、一枝黄花各15克,野荞麦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均鲜品),水煎服,每日1剂。


④鲜鬼针萆、红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花蛇舌草、一点红、鬼针草各50克,两面针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虎杖、金银花、猕猴桃、山豆根、十大功劳各12克,红藤、旱莲草各9克,—点红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八角莲根或野芙蓉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1次。


②药线点灸肚子痛点梅花穴、大横、腹结、腹哀、三间、阳溪、曲池、商阳、二间。


内外兼治:


①鲜木芙蓉90克,虾钳草60克,水煎取汁服,渣敷痛处,每日1剂。


②将桃仁12克(去衣膜)捣烂如泥,开水冲胀,每日2剂,另取生桐油、生石膏粉各适量混合敷痛处,每日换药1次。


小肠气的治疗方法


小肠气又称为“小肠气痛、盘肠气”,患者在站立、行走及任何使腹压升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分娩、腹水、举重等)的情况下,肚子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向体表突出者称为小肠气。中医诊为“疝气”,西医的“腹外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先天不足,腹壁薄弱或缺损,使腹内脏器得以经薄弱处或缺损处突出。


②精志不舒,气郁于内,膨胀而出。


临床表现:患者在站立、行走及任何使腹压升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振、分娩、腹水、举重等)的情况下,肚子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向体表突出,轻者用手平推或患者平卧时胖块可回纳肚中而消失;较重者则不能回纳,且常伴有肚子重坠、隐痛和大便难结;重者常伴有阵发性肚痛、想呕、呕吐等,更甚者可出现发热、汗出、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尿少,甚至死亡。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回纳肿物。


内治法:


①螳螂巢3只(培酥),丝瓜壳或皮适量(烧存性),共研末,以酒冲服,每曰1剂。


②六月雪、松根草、板蓝根、水菖蒲、软筋藤、酸藤根、铜盆果、细辛各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脐旁穴、中极、关元、归来、肾脑、肝腧,每日1次,愈则止。同时


以马鞭草适量,煎水于灸前洗患处。


②六月雪、大小发散、金耳环、木通、酢酱草、铜钻、大钻各适量,放水洗患处,每日1次。


③鲜地骨皮120克,生姜45克,捣烂如泥,摊于绸布上,包于疝囊上。


④鲜酸酢草、鲜满天星各适量,调米汤敷肚脐,4小时后取下,毎日1次,6至7次为1个疗程。


⑤松树妈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240克,煎水外洗,每日1次。


内外兼治:五角茄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患处,同时以仙人掌15克煎服,每日1次。


冻疮的概述


冻疮由于天气寒冷而引起的,以局部皮肤红肿痒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也都诊为“冻疮”。


病因病机:寒气侵袭,龙路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初起呈苍白色,渐变紫红斑块,肿痛、瘙痒或麻木,日久不愈可变黑,糜烂作脓。好发于手足及耳廓。


治疗原则:散寒邪,通龙路。


外治法:


①鹅脑1个,涂擦患处。


②蟹壳烧存性,蜂蜜各适量,研末调匀涂患处。


③金丝草适量,水煎洗患处。


④生姜、辣椒(去籽)各60克,浸泡于95%酒精300毫升中,10—15天后可用涂患处,每日1~2次。


⑤生南瓜适量,切碎,擦患处,自感发热为度,早晚各1次。


⑥鹅掌皮适量,焙干研末,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⑦鲜萝卜适量,煎水外洗。


⑧武打将军酒(万康精)外搽患处。


跌打外伤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大力王、杜仲、千斤拔、地枇杷各适量,用猪尾1条炖服,每曰1剂。


②千斤拔、双钩藤根、黄狗头各30克,水蜈蚣、满山香、两面针、骨碎补、百花丹、竹节莱各15克,排钱草6克,浸酒2000毫升,15日可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③红丝草、苏木、两面针、血见愁各适量,浸酒内服。


④将漆树根60克,纳人1只老公鸡(去毛及内脏)的腹中加适量酒炖烂服,每日1至3剂。


⑤鲜鸟不站、九节枫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三月泡90克,浸酒10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


⑦饿玛璜、百解各30克,虎杖、田基黄、山菠萝各15克,山枝子、鸟不站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螃蟹捣烂,用米酒冲服,每次1只,每日3次,7日1个疗程。


外治法:


①韭菜根、老茄根、香附、鸡心七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②枫树叶、串鱼木叶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③泽兰、大驳骨、红棕榈根、田基黄、鹅不食草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④鹅不食草、斑鸠酸、老姜、松木心、透骨消、榕树须、韭莱头、葱头、黄泥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⑤鸡头藤、钩藤、青桐木皮、老松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每日1剂。治跌打扭伤。

原文标题:壮医疾病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