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壮医诊断之望诊

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断疾病,民间壮医十分重视望诊,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直接与自然界相通,龙路、火路网络沟通内外上下,故通过观察外部变化即可测知内部病变。壮医望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望目(目诊)、望舌(舌诊)、望甲(甲诊)等已自成体系。


1.望神


壮医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方面的活动,厉“巧坞”的功能,赖“嘘”(气)、“勒”(血)、精等物质以养。“巧坞”(大脑)在上属天,位高而权重,为人体各部的总指挥部,神志异常多为“巧坞”本身病变或其他疾病引起“巧坞"乱,“巧坞”杯。若精神充沛、反应灵敏、目光炯炯、思路清晰,表示“嘘”(气)、“勒”(血)充足,“巧坞”得养,或病轻毒浅。反之,若萎靡不振、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气息微弱,多为“巧坞”失养,虚甚毒重;若重危患者突然格外精神,两颧如妆,多为阴阳离诀,“巧坞”将旗,生命将止。


2.望面


壮医认为,面部分布着许多龙路、火路的网络,人体正气之盛衰,邪毒之浅重皆可从面部诊察出来。如广西南宁地区隆安县即有一位老壮医善用面部望诊诊断阴疮(包括某些恶肿瘤)及鼠疮,凡患者额部及眉心(印堂)部位出现暗黑色或灰色无华者,表示体内有“阴疮”存在;若暗黑灰色自上而下延伸,为“阴疮”由轻变重;若暗灰色延伸至两颧后多属不治。一些民间壮医还采用面部望诊诊断各种不同类型的疲症,如羊毛痧、玛璜痧、七星痧等。壮医望面诊法,主要通过观察面部颜色与光泽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3.望耳


主要观察耳部形态、色泽及分泌物的情况。耳以红润为常,耳薄而黑者为“咪腰”(肾)亏损:若小儿耳背发凉,并见网络,多为麻疹先兆;耳流脓水,腥臭不可闻者为耳,为“咪叠”、“咪背”有湿毒热毒内蕴之故。


4.望鼻


望鼻应注意观察其形态、色泽的变化。鼻为“气道”之门户,易为外来毒邪人侵。鼻涕淸稀者,为风寒之毒内侵;涕浊而粘为风热之毒,久流浊涕腥臭不已者为鼻渊;鼻梁塌陷者为麻风或梅毒;鼻翼编动而喘,多属热毒犯“咪抹”或“咪腰”衰败之端证,主气道不用。


5.望口唇


注意观察其形态、色泽、润燥的变化。正常口唇多为淡红,口唇绛红多为热毒,淡白为虚,青紫为寒毒、淤血、痛症。口唇干裂多为热毒、火毒内盛伤阴。


6.望咽喉


咽喉为谷道、气道之门户,咽部红肿而痛,多为风热火毒内攻,或“咪钵”、“咪胴”热毒盛,淡红鲜嫩者为虚火之毒上攻。咽部肿痛多见于单蛾、双蛾。


7.望皮肤


皮肤为人体一身之表,邪毒入侵,皮肤首当其冲,皮肤上密布龙路、火路网络,故人体正之盛衰,毒之轻重都可从皮肤上反映出来。望皮肤应重点注意有无色泽、形态变化。皮肤发黄者,为黄疸。皮肤胂胀,按之凹陷者为水毒外泛之水肿。斑疹红紫、分布均匀者,多为风、热毒盛;斑疹塌陷不起,散浸不收者多为正虚不足。对于痈、疽、疔、疮,红、热、肿、疼痛,多属热毒为患,属阳证;漫肿无头,部位较深,皮色不变者多为阴证。


8.望“三道”废物


这里的废物是指气道排出之痰涎,谷道排出之呕吐物、大便及水道排出之小便等。痰涎黄稠者为风热之毒内犯“咪钵”;痰涎清稀者为寒毒为患;痰中带血者为“咪钵”龙路受损,常见于痨病之“老咳嗽”。呕吐物酸腐,腥臭不可闻,常为“咪胴”有热,或食伤“咪胴”。若呕吐物见红,常为谷道受伤,胃溃烂穿孔。谷道大便干结,硬如羊屎,多为谷道热毒伤阴,谷道失润。大便清稀,甚或如水下注,多属虚或寒毒内侵,“咪隆”、“咪胴”受损。大便黄揭,臭不可闻,多为湿毒热毒顺谷道下注。大便带红带白,常为屙痢。白多红少为白病,红多白少为红病。便中见血,色鲜而红者,多为痔疮;色黑如柏油者多为溃烂出血,顺谷道下渗。水道排出之废物小便,色清长者为寒毒症;色短赤者为热毒症,或湿毒热毒下注水道。小便黄如浓茶,伴目黄身黄者,多为黄疸。小便见红,排时疼痛,多为血淋,或水道内有结石,排时不痛者为尿血。


总而言之,壮医望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前述仅仅是举其要而已。

原文标题:壮医诊断之望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