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勃氏甜龙竹(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植物名勃氏甜龙竹

拼音BoShiTianLongZhu

学名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

别名勃氏麻竹,甜竹、甜龙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禾本亚科

牡竹族

牡竹属

亚属牡竹亚属

牡竹组

植物形态

勃氏麻竹(南京大学学报),甜竹、甜龙竹(云南)。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时),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时为1或2片,存在时呈披针形或匙形,基部具3脉,边缘生纤毛;花药成熟时能伸出小花外,绿黄色,短而宽(长3毫米),先端具药隔伸出的小尖头或具笔毫状微毛,花丝短,起初较粗;子房卵圆形,遍体生毛茸,花柱长3毫米,柱头1或.2裂,紫色,羽毛状。果实呈卵圆形,长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壳质。(《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海拔600-2000米。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良好的笋用竹,笋尤宜鲜食。竿可用于建筑和制作筷子,但篾用价值不高。(《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勃氏甜龙竹
词条标签: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