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石荠苎(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石荠苧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苧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的全草。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植物名石荠苎

拼音ShiJiZhu

学名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

别名母鸡窝、痱子草、叶进根、紫花草、北风头上一枝香、小苏金、野苏叶、野蕾香、干汗草、土荆芥、野薄荷、野荆芥、土香茹草、沙虫药、野升麻、蜻蜓花、不脸草、野棉花、月斑草、水苋菜、斑点荠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塔花族

亚族紫苏亚族

石荠苎属

唇萼组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高20-100厘米,多分枝,分枝纤细,茎、枝均四棱形,具细条纹,密被短柔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9-1.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近基部全缘,自基部以上为锯齿状,纸质,上面榄绿色,被灰色微柔毛,下面灰白,密布凹陷腺点,近无毛或被极疏短柔毛;叶柄长3-16(20)毫米,被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上,长2.5-15厘米;苞片卵形,长2.7-3.5毫米,先端尾状渐尖,花时及果时均超过花梗;花梗花时长约1毫米,果时长至3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色小疏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二唇形,上唇3齿呈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中齿略小,下唇2齿,线形,先端锐尖,果时花萼长至4毫米,宽至3毫米,脉纹显著。花冠粉红色,长4-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基部具毛环,冠筒向上渐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边缘具齿。雄蕊4,后对能育,药室2,叉开,前对退化,药室不明显。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黄褐色,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深雕纹。花期5-11月,果期9-11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辽宁,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下,海拔50-1150米。越南北部,日本也有。(《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中暑发高烧、痱子、皮肤搔痒、疟疾、便秘、内痔、便血、疥疮、湿脚气、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此外全草又能杀虫,根可治疮毒。(《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石荠苎
词条标签:石荠苎石荠苧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