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紫苏叶(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的叶。7〜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

  • 中药名称紫苏叶

  •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ium Perill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唇形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

来源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的叶。(《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中华本草》)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7〜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 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散寒解表,行气和胃。(《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阴虚、气虚及温病者慎服。(《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角质层纹理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 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胞,直径44〜104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中华本草》)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稍润,切宽丝,晒干。(《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  紫苏叶水煎剂灌胃对CCl4吸入引起的大鼠小肠黏膜绒毛的损伤有改善作用。紫苏中的紫苏酮灌胃能促进小鼠小肠蠕动。紫苏酮体外松弛小鼠空肠纵行肌,对环状肌则增强其自主性运动,可能兴奋小肠环状肌而促进肠内容物通过小肠。

2.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紫苏注射液收缩蟾蜍肠系膜微动脉口径。去鞣酸紫苏和去阳离子紫苏也收缩小鼠微血管,这种收缩血管作用不为α-受体阻断剂所阻断。但紫苏注射液体外又能延长大鼠、家兔的凝血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功能有关。

3.抗过敏、止痒作用  紫苏叶中的紫苏糖肽体外抑制大鼠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腹腔注射抑制小鼠I型变态反应。经口给予紫苏提取物抑制小鼠因化合物48/80诱发的抓痒动作,抑制化合物48/80刺激所致组胺从腹腔内细胞的游离。

4.抗微生物作用  紫苏水浸液、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癖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效果。紫苏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等也有效。并能抑制超氧阴离子的生成。(《中华本草》)

毒性

紫苏酮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3.6mg/kg,灌胃为78.9mg/kg。(《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紫苏叶
词条标签:回回苏紫苏叶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