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国药典》2015年版1240、1241页。
【处方】茵陈、板蓝根、龙胆、野菊花、蒲公英、山豆根、垂盆草、蝉蜕、苦杏仁、人工牛黄、夏枯草、车前子、土茯苓、胡黄连、牡丹皮、丹参、红花、大黄、香附、青皮、枳壳、槟榔、鸡内金、人参、桂枝、五味子、柴胡、炙甘草。
【制法】以上二十八味,除人工牛黄外,牡丹皮、柴胡、桂枝、香附粉碎成细粉;野菊花、蝉蜕、苦杏仁、胡黄连、大黄、红花、枳壳、槟榔、鸡内金、人参、五味子粉碎成细粉;其余龙胆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与野菊花等十一味的细粉混匀,在60℃干燥,粉碎成细粉;取牡丹皮等四味的细粉,与人工牛黄混合均匀,再与上述粉末配研,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g,制成浓缩水蜜丸1000g,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水蜜丸;气香,味苦而后甜。
【药性分析】方中茵陈、垂盆草、龙胆、车前子、夏枯草、板蓝根、野菊花、蒲公英、山豆根、土茯苓、人工牛黄、胡黄连、大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柴胡、枳壳、香附、青皮、槟榔疏肝理气;杏仁、蝉蜕宣降肺气,调畅气机;丹参、牡丹皮、红花活血化瘀;人参、甘草益气健脾;桂枝温阳通脉;五味子护肝降酶;鸡内金消食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之功。
【功效】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
【主治】用于湿热毒蕴所致的胁肋胀痛、黄疸、口干口苦、苔黄脉弦;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g,一日3次,饭后服用。
【注意】勿空腹服用;孕妇禁用;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每瓶装36g。
【贮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