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皂荚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皂荚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产于山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 中药名称皂荚子

  • 中药学名(拉丁名)GLEDITSIAE SEMEN

  • 别 名皂角子、皂子、皂儿

  • 所属功效类泻下药

  • 豆科

  • 分布区域产于山东、四川、云南、贵州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ri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分布产地

产于山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或切剖皂英饮片时收取种子,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卵圆形,一端略狭长,长1-1.3cm,宽6-8mm,后4-7m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平滑,略有光泽,具有不甚明显的横裂纹,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质坚硬,剥开种皮,可见半透明带黏液性的胚乳包围着胚。子叶2片,鲜黄色,基部有歪向一侧的胚根。气微,味淡。(《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呈卵圆形或不规则的椭圆形,略扁,长1-1.5cm,宽0.6-1cm,厚0.4-1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平滑,略有光泽,具不明显的横裂纹。一端略尖,具微凹的白色点状种脐,另端钝圆。质坚硬,难剖开。种皮革质。用水浸软,剥开种皮,可见半透明的带粘液性的胚乳包围着压子叶2片,黄色。气微,味微苦。(《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辛,温;有小毒。(《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药材功效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搜风,祛痰,开窍。(《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药材主治

用于大便燥结,肠风下血,下痢,疝气,瘰疬,肿毒,疮癣。(《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用于中风,口噤,痰鸣喘咳,喉痹;外用于疮癣肿毒。(《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用法用量

4.5-9g。(《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4.5-9g;外用适量。(《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置干燥阴凉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药材鉴别

本品种皮栅栏细胞狭长柱状;支柱细胞两端膨大,中央渐窄,呈哑铃状;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棱品。(《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中药配伍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皂荚,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2.《本经逢原》:皂荚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3.《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4.李杲:和血润肠。
5.《本草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6.《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7.《医林纂要》:杀疳虫。
8.《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传说渊源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农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不料,有一天,少女在野外打柴,被村外一恶少撞见,这恶少仗势欺人,方圆数村内坏事做绝。恶少见少女这等美貌,顿起淫心,把少女强行奸污。少女愧失贞操,自觉丢人,遂在一棵大皂树上自缢身亡。
       其父母痛不欲生,泪水也哭干了,嗓子也叫哑了,他们盼望爱女起死回生。忽然,有位白发老翁飘然而至,说道:“老翁自有还魂之术,请用皂角末吹入少女鼻孔,方能起死回生!”其父泪眼抬望,顿觉老翁悄然融入皂角树里,始知树神显灵,爱女有救矣!
       于是,他依照老翁之言,摘下皂角,碾成粉末,轻轻吹入爱女鼻孔。过了一会儿,姑娘鼻孔微动,接着猛然一声喷嚏,便渐渐苏醒过来。从此,人们便把皂角当作灵丹妙药。

原标题:皂荚子
词条标签:皂荚皂荚子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