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海胆(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海胆为球海胆科动物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A.Agassiz)及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 (A. Agassiz)、长海胆科动物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A.Agassiz)或刻肋科动物细雕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toreumaticus (Leske)及北方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hardwickii (Gray)等的石灰质骨壳。捕捉后,去掉肉及棘刺,洗净,晒干。北至辽宁、南到海南等地的沿海均产。

  • 中药名称海胆

  •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ONA ECHINOIDEAE

  • 别 名海肚脐、刺锅子、刺海螺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北至辽宁、南到海南等地的沿海均产

来源

本品为球海胆科动物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A.Agassiz)及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 (A. Agassiz)、长海胆科动物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A.Agassiz)或刻肋科动物细雕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toreumaticus (Leske)及北方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hardwickii (Gray)等的石灰质骨壳。(《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北至辽宁、南到海南等地的沿海均产。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捕捉后,去掉肉及棘刺,洗净,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中空的扁球形,大小不一,直径2.8-4cm,厚1.5-3cm,扁平的一面为黄棕色,中央有圆形口孔,围口处略向内凹下,口内边缘着生5个U字形互相连接的薄片状齿。背面隆起;棕色,其中心有一个十角星状的孔,为“顶端系统”脱落后形成的,从顶端系统至口孔有石灰质骨板辐射状排列,形成10个带,其中带较窄,疣状突起较小,外侧有无数细孔的步带区,与步带区间隔排列的5带有较大的疣状突起,而无细孔的为间布带区。质坚硬而轻,不易折断,断面呈淡蓝色。气微,味辛。(《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咸,平,小毒。(《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瘰疬痰核,哮喘,胸肋胀痛,胃痛。(《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2g。(《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颈淋巴结结核:海胆6g,海藻15g,夏枯草15g,浙贝母9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胃痛:海胆焙干研末。每服2g,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3.治甲沟炎:将(海胆)壳煅灰。调麻油涂患处,每日1次。(《南海海洋药用生物》)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残肉、棘刺及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原始》:"治心疼。"
2.《山东中草药手册》:“软坚散结,化痰。”
3.《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颈淋巴结核,痰涎壅盛,胸肋胀痛。”
4.《南海海洋药用生物》:“神经与肌肉阻断药。”
5.《中国药用动物志》:“治哮喘。”

原标题:海胆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