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蔷薇花(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蔷薇花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花。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全国各地均产。

  • 中药名称蔷薇花

  • 中药学名(拉丁名)FLOS ROSAE MULTIFLORAE

  • 别 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

  • 所属功效类化湿药

  • 蔷薇科

  •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花。(《中华本草》)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干燥花。(《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的干燥花。(《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中华本草》)
初夏盛花期采收,剔除杂质,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针形,密被绒毛;花瓣黄白色至棕色,多数萎落皱缩卷曲,平展后呈三角状卵形,长约1.3cm,宽约1cm,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见条状脉纹(维管束)。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上,黄色,卷曲成团。花托小壶形,基部有长短不等的花柄。质脆易碎。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中华本草》)
本品为干燥花朵或破散的花瓣。花瓣三角状卵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多皱缩卷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色;花柱突出,无毛;花托壶形,表面棕红色,基部有长短不等的果柄。气清香,味微苦、涩。(《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野蔷薇花:本品多为散开的花瓣,有少量为雄蕊、花瓣、花药已散落的不完整花。花瓣皱缩呈团状,黄白色至黄褐色,湿润展平后呈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从基部射出多条脉练萼片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外面无毛,内而有柔毛。花柱结合成束,无毛,比雄蕊稍长。花梗有短柔毛或已脱落。气香,味微苦涩。
小果蔷薇花:萼片常有羽状裂片,外面近无毛,稀有刺毛;花柱密被白色柔毛。(《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胃、肝经。(《中华本草》)
甘,凉。归胃、大肠经。(《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苦、涩,寒。(《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功效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中华本草》)
清暑解毒,和胃,活血止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清暑化浊,顺气和胃。(《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中华本草》)
用于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用于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腔糜烂。(《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中华本草》)
3-6g。(《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2.4-4.5g。(《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贮藏保存

置石灰甏内,防受潮、变色。(《中华本草》)
置阴凉干燥处,防虫、防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置干燥阴凉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白色。
①上表皮乳突呈馒头状或类三角形,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类方形。
②螺纹导管直径14-25μm。
③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淡黄棕色,直径28-42μm,可见3个萌发孔及1-3个萌发沟,外壁薄,光滑。
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8-42μm。
理化鉴别:
取粗粉1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与盐酸1滴,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暑热胸闷,不思饮食:白残花9g,煎水代茶 频服。或白残花、佩兰各9g,煎服。
2.治脘腹刺痛:白残花、香附各9g,枳壳6g,生蒲黄、五灵 脂各4.5g。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3.治口角生疮,口腔糜烂日久不愈 :白残花、银花、连翘、 玄参、生地等适量。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产后风瘫,日久两手不能提举:蔷薇花四两,当贵二两,红花一两,陈酒为引。上以各药内酒中,渍数口。随量饮之。(《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产后风瘫神方)

中药炮制

取原药筛去灰屑,拣去杂质。(《中华本草》)
取原药材,择去杂质及长柄。(《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医林纂要•药性》:“干之可罨金疮,去瘀生肌。”
2.《纲目拾遗》治疟、妇人郁结吐血。”
3.《现代实用中药》:“健胃。”
4.《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泻下药及利尿药。
5.《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热疖。”
6.《安徽中草药》:“清热化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 不思饮食,脘腹刺痛。”
7.《河北中草药》:“消痈肿,解疮奉。用于消化不良,痈疮 肿毒及目赤昏暗,口疮。”
8.《浙江药用植物志 》:“主治口渴,呕吐,口糜。”

传说渊源

       相传很久以前,在浙江天目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姑娘名叫蔷薇,父亲早年去世,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邻居青年阿康,为人善良,更乐于助人,常帮助蔷薇砍柴、挑水,日久天长,两人互相爱慕,私订了终身。
       有一年,皇帝下旨,选美女进宫,蔷薇被选中。姑娘闻讯,当即昏厥。官吏逼迫,要带人进京。母亲苦苦哀求,才答应推迟两天。好心的乡亲们暗中告诉蔷薇,躲进深山,如官府要人,就说患急病死了。
       谁知此事走漏了风声,被贪财的人向官府告了密。县官上奏朝廷,皇上大怒,下令追捕,活着要人,死了要尸。阿康和蔷薇火速进山,奋力逃奔。但步行怎逃得过骑马的追兵。耳闻马蹄声已近,为了不牵累阿康,蔷薇毅然跳下了万丈山崖。阿康悲痛万分,亦随着跳下。追兵搜巡,在山崖下寻到了两具尸体,运回京城。
       皇帝见尸,又气又恨,命人浇油烧尸,但烧了一昼夜,尸体却肤色不改,完好无损。又命人举刀碎尸,但钢刀却砍不进。皇上恼羞成怒,下令抛入大海,可尸体却不沉。此时,朝廷上下怨声载道,有胆大之士骂皇上是凶残的昏君。皇帝不敢再继续作孽,命人打捞尸体,合葬于天目山下。
       不久,那座新坟上长出一朵美丽的花,花茎上长着许多刺。人们都说这花是蔷薇姑娘所变,花刺乃阿康为保护蔷薇而生,故取名“蔷薇”。

原标题:蔷薇花
词条标签:野蔷薇蔷薇花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