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香樟(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名】:樟树【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髙达50m;树皮幼时绿 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叶 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离基3出脉,背面 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 腋内。果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 10—11 月。【分布习性】: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长 江流域各地普遍栽培,生于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 谷地及河岸平地。【繁殖栽培】:种子繁殖为主。【园林应用】:树干挺拔,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 树及防风林。

  • 中药名称香樟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CINNAMOMI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樟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黄樟Camphora parthenoxylon (Jack) Nees或樟Camphora officinarum Nees ex Wall.的干燥根和根茎。(《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阴干。(《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药材性状

黄樟 根常呈棒状,长短及粗细不一。外表面棕红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横向皮孔,根茎部位膨大,呈圆柱形。外表面灰褐色或暗褐色,栓皮脱落处灰棕色。具纵裂,断面木部呈浅棕色或浅棕红色,皮部呈暗红色或棕红色,髓部灰棕色或浅棕红色,横断面可见浅色的环纹。质硬,有浓郁的香气,味淡微辛凉。

类圆柱形。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具小龟裂或纵沟裂,皮孔粗糙点状突起。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浅棕黄色,细小孔呈环状。有浓郁的樟脑香气。(《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性味归经

辛,温。(《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药材功效

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药材主治

用于风湿骨痛,胃痛,肠胃炎,痛经,跌打损伤,感冒。(《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用法用量

10~15g,煎汤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患处。(《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中药炮制

锯成长约3cm的段,再劈成块。(《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香樟
词条标签:黄樟香樟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