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海金沙(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主产于广东、浙江。

  • 中药名称海金沙

  • 中药学名(拉丁名)LYGODII SPORA

  • 别 名左转藤灰、海金砂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海金沙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浙江。

来源

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成熟孢子。(《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东、浙江。

入药部位

其他

采收加工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6-15g,包煎。(《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肾阴亏虚者慎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或浅棕黄色。孢子为四面体、三角状圆锥形,顶面观三面锥形,可见三叉状裂隙,侧面观类三角形,底面观类圆形,直径60-85μm,外壁有颗粒状雕纹。
理化鉴别:
1.取本品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2.取本品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海金沙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冰醋酸—水(4: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肾炎水肿:海金沙、马蹄金、白茅根各30g,玉米须12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膀胱炎:海金沙、车前草、积雪草、一点红、白茅根各30g。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膏淋:海金沙、滑石末各一两,甘草末一分。上研匀。每服一匕,用麦门冬汤下;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4.治尿路结石:海金沙、金钱草、车前草各30g。煎服。(《北海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吐血,衄血:海金沙为细末。新汲水调下。(《直指方》)
6.治肝炎:海金沙15g,阴行草30g,车前18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7.治痢疾:海金沙9g,薏苡根9g。水煎兑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8.治脾湿胀满: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末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得利为妙。(《纲目》引《兰室秘藏》海金沙散)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筛去杂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品汇精要》:“主通关窍,利水道。”
2.《本草再新》:“除血分湿热。”
3.《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
4.《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5.《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6.《药性考》:“止鼻衄,退目翳,发痘。”
7.《本草用法研究》:“除瘀热于胞宫。”
8.《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攻伤寒热病,专利小便。”

原标题:海金沙
词条标签:海金沙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