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肿瘤疾病 > 正文

扶正培本常用中药-黄芪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5/9/29
导读: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肝经、肾经。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应用】

1.肿瘤治疗

本品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术后及放化疗患者。

本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且性质较平和,副反应较小,药材来源广泛,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对于正气亏虚不明显患者,常在配伍健脾理气类药物基础上与解毒化瘀散结药同用,如配伍白术、茯苓、陈皮,合用石见穿、蛇莓、蛇六谷、重楼、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穿山甲、地鳖虫等;对于正气亏虚较明显者,可应用较大剂量黄芪,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人参、太子参、白术、菟丝子、肉苁蓉、麦冬、山萸肉等扶正类药物。

用于肿瘤术后患者,本品多配伍健脾理气之品以促进术后恢复,如山药、莲肉、白术、陈皮、茯苓、薏苡仁等。

用于放疗及化疗患者,本品常配伍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药物以减轻放化疗反应,如橘皮、竹茹、生姜、茯苓、谷芽、麦芽、熟地黄、制首乌等;骨髓抑制明显者可加用黄精、熟地黄、山萸肉、骨碎补等补肾填精药物。

2.其他应用

1)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本品善于补中益气,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本品治疗气虚下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3)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本品善于敛汗,常配白术、防风,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4)水肿:对于气虚所致水肿,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5)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痈疽久不穿头:本品有托疮生肌功用,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3.成药应用

黄芪注射液功用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效果良好,也可用于抗肿瘤及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黄芪精口服液可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也可用于肿瘤气虚证候明显患者的辅助治疗。

复方黄芪口服液可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适用于中老年因肾虚、脾虚所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晕眼花。也可用于肿瘤气虚证候明显患者的辅助治疗。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须禁服。

【文献论述】

《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医学入门》: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

《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现代抗肿瘤药理研究】

黄芪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血管生成、干扰细胞代谢等间接途径来完成,且临床及实验研究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多糖与黄芪皂苷在体内对小鼠肝癌H22、肉瘤3180的抑瘤率,且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水平,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2)抑制血管生成:黄芪多糖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SP70W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干预细胞代谢:黄芪水提物含抑癌活性物质,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增殖和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从而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代谢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黄芪联合氟尿嘧啶可以干扰3-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的氨基酸代谢,减少胃癌组织中谷氨酸含量而抑制肿瘤生长。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