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慢性疾病 > 正文

糖尿病的常用灸法介绍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5/10/9
导读: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直接炙】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简接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灸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灸数孔,然后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可连续3~5壮,有温热感为宜。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1~2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灸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药条炙】

药条灸: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木、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细末6克,渗入艾绒中制成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药条炙的作用要大于单独的艾条,一般用于体质虚寒严重者。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针炙】

温针灸是针灸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灸又要施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灸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通过金属针传入人体内,达到增加温热刺激的效果。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