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慢性疾病 > 正文

糖尿病的水针疗法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5/9/25
导读: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利用穴位的剌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注射方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利用穴位的剌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注射方法。

水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肌肉注射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利用带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具代替毫针灸入人体一定的穴位、痛点或敏感点,再施行手法后,将一定数量的大分子液体注入穴位,延长针灸作用,以达到改善腧穴局部血液循环,使经气流畅,代谢增加,营养加强,有利于组织修复,疾病治疗。

【针具】

穴位注射一般可用1毫升、2毫升、5毫升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毫升、20毫升注射器。针头可选用5~7号长针头,临床上一般以长5号针头最常用。 

常用药物和剂量】

1)常用药物

穴位注射法常用药物有:中药注射液,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硫酸阿托品、强的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血平等。

2)注射剂量

穴位注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药物性质及浓度。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毫升,头面部0.5毫升,四肢部1~2毫升,胸背部0.5~1毫升,腰臀部2~5毫升,5%~10%葡萄糖液每次可注射10~20毫升,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激素、阿托品等)一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多为常规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常规量为1~4毫升。

【操作步骤】

取穴:①第3胸椎夹脊、胰腧、脾腧;②第10胸椎夹脊、胰腧、會腧;③第8胸椎夹脊,第2腰椎夹脊、胰腧;④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吸药并已排除空气〉,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剌入皮下,然后用针灸手法将针身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注入速度根据治疗需要,燥热较甚者,可快速注入;正虚体弱者,注放宜缓。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晕针、折针等意外,应紧急处理。

疗程:病情急重者,每日12次;一般状况,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药物的有效期、配伍禁忌、副作用及有无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后,方可使用,副作用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做穴位注射。

3)选穴要准确,深浅度适宜,注药前应回抽,以免药液注入血管内、关节腔和脊髓腔。

4)孕妇禁针穴位,不宜水针,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酌减。

5)选穴宜少而精,一般以1~2穴为宜,最多不超过4个穴。选择肌肉丰满的穴位,穴位应交替轮换,一穴不宜连续使用。


★小知识★

埋线疗法

 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它是一种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可降解线(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现代针灸替代疗法。现在主要采用注射或植线法。

在实施埋线疗法之前,得准备相关材料。需要准备的材料有:9号腰椎穿刺针1支,并将针心的前端磨平;把羊肠线(0~3号)剪成0.5厘米长的线段。

取穴:肺腧、胰腧、脾腧、三焦腧、肾腧、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取穴)

操作:

1)戴消毒手套,按无菌操作标准进行相关操作。选取腧穴,用甲紫标记,然后对相应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将剪好的羊肠线段旋转于消毒过的腰穿针的前端,然后将针心插入。

2)在标记好的穴位上先注入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拇、食指夹紧或捏起皮肤,右手执笔式持穿刺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缓慢送针,得气后,一边退针,一边用针心将羊肠线推入组织内,拔针后用创口贴覆盖针眼处,1天后取下。

3)每次选穴2~3处,10~15天埋线1次,2个月为1疗程。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