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川崎病百科

川崎病

百科

概述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全身血管炎性改变为主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本病以发热,四肢末端变化,多形性红斑眼结膜充血,口部改变,颈淋巴结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发发于四岁以内小儿,四季均可发病,似有流行趋势,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甚至造成心肌梗塞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猝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原因是温热邪毒乘时令不正,寒温不调之机,侵袭小儿嫩柔之本,而邪正交争,内迫营血,外窜血络为其主要病机,属中医学温病“温毒”范畴。



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体征:①发热:持续5天以上,用抗生素无效。②四肢末端变化:在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有红斑;在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样脱皮。③多形性红斑,躯干部多无水疱及痂皮形成。④两眼球结膜一过性充血。⑤口唇潮红、杨梅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⑥急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胀。凡符合以上症状体征任何5项都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可见白细胞增多,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Dz球蛋白增加,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心电图可出现P-RQ-T间期延长,ST-T改变低电压心律失常等。

3)并发症:少数病儿可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心包尖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可发生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疾病的3~4周,病死率为0.5%~2%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要的辨证主要应分清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

(二)治疗原则

邪在卫分,治宜疏风清热;邪在气分,治宜清气泄热;邪入营血治宜清营凉血。病趋恢复,阴损气耗,余邪留恋者,治宜养阴清热为主。

(三)分型治疗

1.热壅卫气型

症状: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轻咳,口渴喜饮,目赤咽喉红肿,口唇干裂,便秘,舌红,苔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泄火透表。

方药:银翘白虎汤加减。

处方:银花9~15克、连翘6~9克,桔梗6~9克,黄芩6~9克,薄荷3~6克,竹叶6克,玄参6~9克,丹皮6~9克,知母6~9克,生石膏15~30克,葛根6~9克。

2.热播气营型

症状:壮热不退,昼轻夜重,烦躁不宁,肌肤斑疹,唇红焦干,口渴颈部脊核肿胀,舌红绛,状若杨梅,脉数。

治法:清营凉血泄热。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处方:水牛角15~30克、银花9~15克、连翘9~12克、黄芩6~9克、生地15~30克、玄参9~15克、生石膏15~30克、知母6~9克、川黄连3~6克、竹叶6~9克、丹皮6~9克。

加减:白睛密布红丝者加龙胆草6克,菊花6~9克,颈项脊核肿痛者加夏枯草9~15克,山慈菇6~9克;咽红肿痛者加射干6~9克。

3.邪恋阴伤型

症状:身热初退,若低热留恋,口咽干燥,唇焦干裂,不甚渴次,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或伴心悸气短,动易出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指趾端可见膜状脱皮。

治法:养阴生津益气兼除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9~12克、麦冬6~9克、玉竹6~9克、花粉6~9克、扁豆9~12克、知母6~9克、桑叶6~9克。

加减:若兼心悸气短,宜更用生脉散加味以补益心之气阴,活血而通心脉。若血小板异常增高,可加用丹参9~15克,赤芍6~9克,红花6克,以增强活血通脉之效。

【临床报道】

迄今为止,西医学对川崎病尚无特效治疗,近年来,许多医务人员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或以中药专方为主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既防止心血管并发症,又缩短了病程。

有人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热恋伤阴,气阴两伤三期分别以清气凉营救毒救阴(清瘟败毒饮)清涤余热,养阴生津(竹叶石膏汤)益气养阴(生脉散)诸法这一学术主张,有较大的临床适用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川崎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其证型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阴两伤之分,宜分别治以,清热疏风解毒(银翘散)清热凉营(清营汤),益气养阴清余邪(沙参麦冬汤)。

也有人用加味银翘地黄汤治疗本病,均获满意疗效。方药组成:银花6~12克、连翘6~12克、赤芍6~9克、丹皮6~9克、青蒿6~9克、生地6~10克、玄参6~10克、知母6~9克、生石膏10~20克。

也有人用自拟清热解毒汤,治疗本病。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菊花、白花蛇舌草、芦根、知母生地、大黄、牛蒡子、蝉衣。

总之,中医药治疗本病大有前途,可努力研究提高治疗法则,以便更好地为人民解除疾苦。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