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常见疾病 > 正文

中医诊疗:感冒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6/12/28
导读: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寒、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寒、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因春冬二季气候多变,春为风令,风为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故极易犯人;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风邪兼挟时令之气而为病,称为重伤风,或重感冒。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一般来说,伤风感冒很少有发生传变的情况,病情短而易愈。但流感重证,老人、婴幼、体弱患者易见肺炎等并发症,因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对人民健康、劳动生产往往带来较大的影响,必须积极防治。

【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六淫、时行病毒(流感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温,秋季多挟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症状:恶寒,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寒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方用荆防败毒散含姜兰汤加减。处方:荆芥、防风各10克,川芎10克,淡豆豉15克,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杏仁10克,苏叶6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薄荷10克,生姜10克。

加减:如风寒夹湿为患,则在风寒犯表症状的同时见有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痛而重,脘闷纳呆,苔腻等,治以“疏风散寒祛湿”,方取羌活、独活、藁本各10克,蔓荆子12克,防风8克,杏仁12克,川芎10克,淡豆豉12克,生姜10克。如表寒重者,可配麻黄、桂枝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 风热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夹胀痛,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娥红肿、疼痛、鼻寒、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淡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处方:银花连翘各10克,桑叶、菊花、杏仁、竹叶、桔梗各10克,甘草8克,薄荷10克,淡豆豉12克,牛蒡子12克。

加减:如流感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蒲公英各30克,草河车15克等清热解毒。如风热化燥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伴咳呛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质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配沙参、天花粉、梨皮等清肺润燥。

() 风热挟暑湿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方用新加香薷汤加减。处方:香薷10克,扁豆花18克,厚朴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六一散(包煎)鲜荷叶1张,佩兰叶10克,醒夹香10克。

加减:如里湿偏重加苍术10克、白蔻仁8克,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如暑热偏盛加黄连10克,青蒿20克,鲜芦根30克。

()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有气虚和阴虚之别。

1.气虚感冒

症状:每在风寒犯表的基础上,兼有汗出恶风,倦怠无力,气短少言,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方用参苏饮加味。处方:台党参15克,苏叶9克,葛根15克,前胡,桔梗,枳壳,陈皮各1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防风16克。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即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常服1530天,益气固表预防感冒。


2.阴虚感冒

症状:在风热感冒基础,兼有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无痰,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方用加减葳蕤汤加减化裁。处方:玉竹15克,白薇15克,白芷9克,沙参12克,淡豆豉10克,天花粉12克,薄荷、桔梗各10克,生甘草6克,葱白3克,红枣3枚。

预防方法:在流行期间,尤当重视预防。①冬春是风寒当令季节: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三天。②夏月暑湿当令季节:可用藿香、佩兰各6克,薄荷3克煮汤以代饮料(鲜者用量酌加)。③如时邪毒盛:流行广泛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日1剂,连服57天。④同日寸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日寸,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劝止患者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以控制其流行。⑤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12倍稀释后,加热熏蒸二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效果好。

结语: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伤风感冒本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的处理,或选服适当的简验方,中成药,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体弱者患流感重症,病情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又当按温病方法互参;若原有宿疾,或因感冒诱发者,当根据标本先后和轻重主次的要求进行治疗。至于虚体感冒,又当在解表药中配加扶正之品以驱邪,根据气虚和阴虚的不同表现,予以相应治疗。

附:感冒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概述】

感冒综合征系现代医学病名,类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综合征,但病因除病毒引起外,还可由肺炎支原体、细菌、寒冷和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故称感冒综合征。本病起病可急可缓,表现鼻寒、流涕、喷嚏,咽痛、咽干、有时合并声音嘶哑,咳吐白泡沫痰,一部分病人发热,多数为低热,甚至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全身不适,头痛、四肢关节酸痛,类似感冒,可即发即止,日发数次或数日发作一次,非尽属内热发热。少数病人表现腹痛,腹胀甚至腹泻,类似一般性肠炎,有人称为“胃肠型感冒”。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以络脉郁热湿郁三焦,肺胃积热为主,虚证以肺脾气虚及元气虚为主。

【辨证论治】

() 实证

1.络脉郁热

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脉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等独特的生理功能,是经脉中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桥梁和枢纽,如果外感之邪解而未尽长期留恋肌表,郁于络脉,或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常,气郁化热,蕴于络脉,邪热随经上下,致络脉阻滞,出现身困不舒、乏力、头懵头胀,易生热上火,咽喉疼痛,易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部分伴见低热,体温多在37.5℃以下,状似虚而实非虚,补益之剂则加重。治以通络散热。方用清气汤(经验方)

处方:丝瓜络、白菜根、忍冬藤各30克,桑叶15克,薄荷、连翘、竹叶各10克,通草、生甘草各6克。

2.湿阻三焦

素体湿热偏盛,或嗜食肥甘厚味,或过食辛辣酿成湿热,湿热壅遏三焦,蒙闭,清窍,阻滞气机,肺气不宣,脾失健运,肠失传导,出现头昏不清、喷嚏、鼻寒、胸闷脘痞,全身重者,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口黏,咽痛不舒,时有低热或自觉低热,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治以宣畅气机,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加减:

处方:苦杏仁、厚朴、白豆蔻各10克,法半夏15克,生苡仁、忍白藤、荷叶、滑石各30克,通草、甘草各6克。

3.脾胃积热

患者素体,湿热内盛,或偏食辛辣之品,致脾胃实热内郁,循经上炎,时发时止。常有咽痛咽干、头懵头胀,易感冒头痛,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口臭、大便干、小便黄,颌下淋巴结肿大,面部痤疮,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火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黄连、黄芩、僵蚕、柴胡、牛蒡子、马勃、连翘各10克,升麻、玄参各15克,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生甘草6克。

() 虚证

1.肺脾气虚

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肺脾气虚,出现畏寒恶风,流涕鼻塞,时有低热,气短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易于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方用: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30克,党参、当归15克,白术、陈皮、知母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黄连3克,防风6克。

2.兀气了虚

年老体弱或久病失调或劳过,使元气亏虚,出现正虚似邪之象,头痛不甚,鼻塞流涕,身困乏力,气短或有低热畏寒,但无高热,状似感冒,而实非感冒,症状时轻时重,经年不愈。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虚大。解表药乏效或病情加重。方用补元气汤。

处方:枸杞子、生山药、黄芪各18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党参、仙茅、淫羊藿各15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