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承淡安 图片
承淡安(1899.09.01-1957.07.01),原名启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出生,江阴华士人。中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
	
1951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承淡安带病参加教学和管理。195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从此,他更加奋发有为、力疾从公,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
1920年参加上海中西医函授学习,1925年独立行医。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后又在无锡堰桥重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扩建为中国针灸讲习所。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
	
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该国针灸现状和办学情况,从中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我国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著《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他还被东京针灸高等学校赠予针灸专攻士学衔,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他于1936年7月创办针灸疗养院。1937年2月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人。抗战8年中,他坚持行医、授课,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1989年,“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讨论会”在其故乡江阴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部省市领导150多人出席大会。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因积劳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书立说甚丰。
教育传承
承淡安先生以弘扬针灸学术为毕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追随先师的学术风范和学术路径,继往开来,在现代针灸学术研究、医疗和教育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拓展。
	
北京的赵尔康、杨甲三、程莘农,南京邱茂良、杨长森、杨兆民、肖少卿,福建的陈应龙、留章杰,广东曾天治,广西罗兆琚,河南邵经明,浙江高镇五,安徽陆善仲、孔昭遐,山西谢锡亮,湖南詹永康等,无不以师出承门为荣。更有诸多承门传人,如香港卢觉愚、谢永光、邓昆明,新加坡何敬慈、邓颂如、刘致中,菲律宾高达三、关飞雄,以及被誉为“美国针灸之父”的苏天佑等,追寻承淡安先生遗训,将针灸广泛传播至东南亚及至欧美代代相传的承门针灸薪火,逐渐铸成了众口称誉的学术丰碑,令中外学界引颈而望,形成了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具有科学学派特质的现代学术流派。江阴古称“澄江”,因而海内外弟子门生共同将本学派名之曰“澄江针灸学派”,并逐渐得到学界认同。
	
承淡安先生留下的学术财富十分丰厚,深为学界所景仰。对承淡安先生的诞辰纪念、学术思想总结评述、历史功绩的追忆,层出不穷。随着“澄江针灸学派”的提出,对澄江针灸学派的研究文章一直不绝于途。
	
强调针灸价值
针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承淡安基于自己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并在比较中、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后,提出:“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何也?凡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即成一种学术。西洋科学,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东方学术亦能之。而针灸学术之神奥,却有不能言之尽成理者,此由古书晦涩,后人不能通之,非其本身不通也……即须将古书晦涩之理,细加考证……自己明白,使人皆明白,此即谓之科学。”
	
在针灸研究、教学实践中,承淡安一方面强调首先要弄清中医学理,并从临床上去摸索和证实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以及解剖学上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经络,才能提示针灸治病机理。另一方面,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将日本对针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吸纳到自己的著作中,并试图运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理论,阐述针灸作用机理。
	
对于针灸的临床价值,承淡安用“便利、速效、经济”三个词进行了总结,认为针灸治病,简便易行,收效倍速,利国利民,是普通百姓降低医疗费用之首选。面对缺医少药的抗战后方,他还曾发出“针灸也能救国”的呐喊。
	
拓展腧穴理论
承淡安认为,作为针灸施术的刺激点,医者必须明晰腧穴的定位结构。1931年,承淡安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详细考察每个腧穴的定位和解剖结构,掀开了腧穴发展史上新篇章。在书中,他还引入人体骨骼图、人体肌肉图、人体血管分布图、人体神经分布图,并按照解剖部位标记各腧穴所处位置,使读者一目了然。在《经穴图解》一书中,承淡安按头、躯干、手、肘、膝、足等部位,绘制17幅经穴骨骼图,将腧穴与骨骼的关系描述得清楚明了,十分便于学习。有感于经外奇穴颇多特效的临床经验,承淡安对经外奇穴也极为重视,1954年出版的《中国针灸学讲义》,共收录他收集整理的经外奇穴132个,且分别记述了各穴名称、位置、针灸方法和主治病症,供临床医家采用。
	
研究经络本质
受西方实证医学以及日本新派针灸理论的影响,承淡安一度对解剖学上无迹可循的经络理论不以为然。但反复的临床实践,让他感悟到经络理论之可贵,发出了“针灸界应该首先学习研究经络学说”的呼吁,并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针灸临床现象与疗效等方面,论证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对经络实质的探索,他主张不能简单地用传统文献按图索骥地寻找人体对应点,因为十二经络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因而也就有时代的局限性。承淡安十分肯定经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价值,认为只有仔细辨别病变经脉之所在,才能在治疗时更具针对性。
	
改进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既是理论之运用,又是疗效之基础。承淡安一直重视学员针刺手法的练习,认为手法是否熟练以及指力之强弱是临床收效的重要基础,不仅创建了针灸界的指力练习方法,而且发明了无痛的押手进针法。在对传统针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于针灸界长期莫衷一是的针刺补泻,他提出针刺无补泻之别,而只有刺激强弱不同的观点,主张对于刺激强弱与疾病虚实之间的关系,应由医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体质情况、耐受程度、病之新久、得气难易和气感强弱而随机应变,并认为单纯依据病之虚实来决定针刺补泻或针刺轻重之说,只是一种说教而已。
	
探究艾灸机理
承淡安十分重视灸法的运用,综合中西医学理论与研究成果,认为灸法可以活跃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调整人体各系统之功能,不仅可以治病,亦可防病保健,使人延年益寿。为便于准确把握灸治量,他制定了强、中、弱刺激的临床灸治操作标准,并对施灸部位的选择和灸治现象进行了总结分析,较好地推动了灸治操作的规范化。晚年著有《灸法草稿》。
	
改进针灸器具
鉴于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针灸针具生产单位,针具制作规范缺如的实际,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对毫针的制式标准和质量要求作了严格的规定,并于1951年尝试以不锈钢制作针灸针,从而奠定了现代毫针的制作标准。同时,受日本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的启发,承淡安不仅仿制了皮内针,更在此基础上创制和发明了使用更加方便的揿针。皮内针和揿针现都已经成为针灸临床的常用针具。此外,他还对温灸器、皮肤针、针灸经穴模型等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自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等15种,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