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张山雷 图片
张山雷,名寿颐,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于1872年-1934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吴门黄醴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学习外科。曾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聘请,担任教务主任,为中医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著有《难经汇注笺正》、《中风斠诠》、《疡科概要》等。
家庭背景
	
张山雷,名寿颐,清同治十年(1873)出生于马陆镇石冈。天资聪颖,自幼好学。19岁就考上了秀才。中秀才之后,张山雷更加勤奋读书,他搏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准备参加乡试,希冀在仕途上取得一席地位。
	
就在张山雷二十多岁时,他的母亲患上风痹的顽症,久治不愈,此事深深地刺激了年轻的张山雷。张山雷深感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遂决定弃儒学医。经过对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家著述的朝夕钻研,并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霖以及吴门名医黄醴泉等学习,没几年,医术大进,求医者日多。为求深造,师从方泰黄墙名医朱阆仙,朱氏视张山雷为得意门生,以生平经验,一一传授指点,张山雷学识益臻精湛,三载后,在城中张马弄悬壶济世。张山雷为人谦虚低凋,他的诊所招贴仅书“张山雷知医”五个字,不写科目。由于他医术高明,对病人认真负责,不久就在嘉定名噪—时,看病就医者络绎不绝。
	
开设诊所行医
	
清宣统二年(1910),张山雷移居沪上,并在上海开设诊所行医,以具精湛的医术享誉沪上,并加入上海神州医学会。1918年至1920年,张山雷襄助业师朱阆仙创办了全国最早的中医医学校—黄墙中医学校。张山雷感到祖国医学数来,名贤继起,著作如林,自清初以来,医学中更多通品。然其间有的说理未尽透彻,有含意未申之处,且医之与其他学说不同,辩证有伪,选药必悖,为功为罪,捷于桴鼓。因此在黄墙执教时,他就着手著书立说,务使学生门径既清,则临证制裁,自能良心。由于张山雷学养精深,执教有方,来自四方就学者达七八十名,黄墙中医学校声誉卓著。在此期间,张山雷还在上海神州中医学校执教,他所著的《中风斠诠》一书就已问世,并作为该校课本之一。他穿梭于上海市区、嘉定之间,倾其全心培育中医后人。 1920年,由于他的业师朱阆仙逝世,黄墙中医学校停办。张山雷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之聘,来到三江之汇、山清水秀的兰溪,任该校教务主任,直至病逝。
	
胸怀抱负
	
张山雷胸怀振兴祖国医药学的抱负,为了培育后继人才,在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15年中,更是孜孜不倦,著书立说,夜编日教,经常漏夜孤灯写作,有时直至黎明。他的著作共25种66册,其中在兰溪著有《医家名记选读》,并重订《医事蒙求》及《本草正义》。他在《本草正义》一书中,对不少药物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发挥。张山雷治学严谨,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医事蒙求》第三次重订时,他已沉疴在身,依然一丝不苟,重订结束后,不久就病故了。
融洽西中
	
张山雷虽强调“融洽西中”,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张氏仍十分注重中医学术理论与临床的重要性。认为《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是中医学的基础,应当认真掌握。至于临床,虽有内、外、妇、儿科之不同,亦各自有其理论,而要提高临床治疗的水平,还应十分重视医案的学习。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只有多临床,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从中体会中医理论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各科治病的实际能力。而医案中所载,都是前人治疗疾病的实际经验,反复揣摸,深入领悟,则有如病人在侧,可以从书本中继承与了解前人的经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张氏的这一观点,是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张氏在学术上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中风病证的认识和治疗上。
	
历史
	
实际上,早在《素问》之中已经有了后世所说的中风病的内容,只不过不称之为中风而巳。《素问》中的“厥”病,张氏认为即后世所说的中风病。这种病非由外感风邪所致,而是由于肝火内盛,化生内风,激其血气,并走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而为昏不知人,目眼歪斜,肢体不遂,语言不清等症。张氏明确指出,今之中风病“皆是肝胆火升,浮阳陡动,扰乱脑神经,或为暴仆,或为偏枯,或为眩晕昏厥,或为耳鸣耳聋,或更(目闰)动瘈疭,强直暴死,诸般病状,俱巳历历如绘,此皆近世之所谓中风病也。”张氏言中医中风病证,借助于西医脑神经之说。在病机探讨上,欲在使中西医理论结合,而在治疗上则无甚指导意义。盖中医辨证,主要在于五脏六腑,虽言脑神经受影响,但其治疗原则,或养阴,或化痰,或熄风,或开窍,或通络,又均于脑无关。所以这种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于中医学术的发展,意义不大。
	
张出雷的学术观点,虽然主张中西融合,但其于中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以及治疗的认识和总结。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已的个人经验,为后人在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和治法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而成为民国时期的一大名医为后人所称许。
张山雷禀赋聪明,自幼好学,曾精研文学,博学多闻。后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吴门黄醴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学习外科。数年后,学业大进,不少亲友邻居请其诊病,均能应手取效。鉴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日受排挤。因此,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拟定教学计划,编纂讲义,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聘请,担任教务主任,编写教材,并亲自执教,先后长达十五年。受业学生达六百多人,为中医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先生多年执教,勤编教材,著有《难经汇注笺正》、《脏腑药式补正》、《中风斠诠》、《疡科概要》、《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医事蒙求》、《脉学正义》、《本草正义》、《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医论稿》等。
张山雷之墓
	
张山雷的后半生是在兰溪度过的,他热爱兰溪,他死后,他的后代和弟子们按他生前的遗愿,将他安葬于兰溪。从此,风景秀丽的兰溪又多了一处人文景观——名医张山雷之墓。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