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王孝涛 图片
王孝涛(1928- ),汉族,浙江平阳人,中药炮制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药科。原中药炮制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老师。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四、五、六、七届委员,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国家中医药局中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名誉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理事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约编委,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等5个杂志的编委、顾问。
王孝涛,1928年6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鹿角山村的一农村中医家庭。祖父、父亲在农村开一小药铺,坐店看病,母亲协助配药。家处浙南南雁荡山山区,草药资源丰富,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有病多靠当地民间草药来医治都很有效。王孝涛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治痢的凤尾草、消疮疖的黄蜀葵、金银花等有所初晓
	
1941年高小毕业后以公费考入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分配于温中青田分校念书,时逢抗日时期,物资短缺,学校借用当地寺庙栖霞寺为舍,又时遭到敌机的轰炸和扰乱,生活、学习实处于困难重重境地,他亲受现实的教育,使自己明白了眼前一切是由国家贫穷落后和遭国外列强侵略凌辱所造成,为此立志“发奋求学,力图救国”,假期自觉积极参加学校歌剧团,为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而演出。当时语文老师廖家驹先生曾为他题一赠勉词“上达——人须有上达之志,期能成就其事功”,这成为激励着他一生学习、工作的座右铭。
	
1944年考入浙江联合高级中学(现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当时学校借明代政治家刘伯温宗祠为舍,地处青田县南田山地,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稻谷飘香,颇为一幅值得珍惜的祖国大好河山图景。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杭州贡院原址,目睹当时官场贪污舞弊、卖国丧权等当时政权的腐败,为此积极参加著名爱国人士、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救国演讲会,并参加1946年马先生倡导的“反对开放内河航运权”游行抗议、高呼“反对出卖主权”,“反对内战”、“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改善公教人员待遇”等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
	
194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医学院药科攻读药学,师从叶三多、顾学裘、曾广方等老一辈药学专家。暑期一面参加杭州市防疫队工作,向广大民众宣传环境卫生,打防疫针和生命统计调查等,一面又筹建实验药厂,生产当时部队和民众急用的生理盐水、十滴水、八卦丹等常备药品。
	
1951年医学院毕业,时逢抗美援朝时期,他参加华东区卫生部组织应届医学毕业生到南京作短期学习集训,以提高政治觉悟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并无条件服从国家统一分配。结业后于1951年9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分配到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参加筹建中国医药研究所及中药研究室。
	
为开展“道地药材”的研究,1953年深入西部的甘肃、青海及四川、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等中药材主产地,首次采集到当归、大黄、附子、川芎、甘草、黄耆等大量常用中药的原植物及中药材标本。
	
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立法,1959年王孝涛积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编写工作,首次完成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标准部分。1978年任第四届卫生部药典委员,再次增补完善中药饮片炮制标准。1983年受卫生部委托,历经三年,在调查、研究和搜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行的《中药炮制规范》的基础上,完成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和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起王孝涛首次招收中药炮制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选为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的导师之一,以师带徒方式,尽心培养中药炮制高层次科研人才。并为中药炮制师资学习班、西药学中药班和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留学生、进修生讲授中药炮制课程,培养中药人才。为表彰王孝涛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贡献,1994年获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3年王孝涛任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七届、八届、九届政协委员,他积极履行委员的职责,参加赴各地学习视察,了解社情民意。为振兴中医中药事业,为建议编写当代《中华新本草》及加强中药生产、提高中药质量、规范中药材市场等提案出力献策。
	
1991年王孝涛获国务院颁发“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
继承传统炮制技术转口传心授的经验技术为文字资料
	
 
中医传统是采用中药饮片入药配方,而后制备成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这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制备优质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通称为中药炮制。由于中药饮片以往都是属于私人生产经营,为此,这一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在各中药厂(店)之间是处于相互封闭状态,通常只能在各中药师徒之间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可想而知,当时中药炮制生产技术资料是极为缺乏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王孝涛下定决心,计划从继承整理着手,由此,于1959年他一方面深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重庆等地的饮片生产厂家调查学习,并参与当时为继承总结中药炮制生产技术,由卫生部药政局下文,再由各省市组织有当地熟练炮制的中药老师傅和有经验老药工参加的中药炮制技术研讨小组,由大家以口述并相互补充的方式,对常用各种饮片的炮制工艺规程、制作要点、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用具及设备等炮制生产经验技术,一一作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按炮制规程的净选、切制和炮炙三大工序,整理编写成技术文字资料,继后王孝涛又在搜集全国28个主要城市现行的炮制经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小组。提出应保留各地方特色的炮制经验技术,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特色,以“并同存异”的方式作了综合整理,汇编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1963)一书。该书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全国现行的饮片炮制生产经验技术和地方习用特色的炮制技术。亦是首次全国性将由世代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炮制经验技术转为宝贵的文字资料。该书曾获1978年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奖
	
 
另一方面王孝涛又与同行协作,选自汉代至清代间主要医药文献200多部,辑录其中有关炮制技术和理论资料,经过整理,以炮制工艺资料年代先后为序加以排列,编纂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73)一书。该书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完善的一部中药炮制历史文献资料。该书获196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以上两书是代表着古今中药饮片炮制的两部专著。为全面继承中药炮制学术遗产做出了贡献,并为当今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一直得到炮制同行的好评。这两书确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结药材生产经验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
	
 
中药采制是制备优质中药材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它是在中医长期医疗用药和中药生产实践中,渐渐形成的较系统的理论和制作技术,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王孝涛在药材产区向老药农调查总结采药,制药和种药经验时,发现药农还有丰富的控制药材质量的经验。口述中常提到“道地药材”、“严守季节”、“采挖条件”和“干燥要求”等特定制作常规。由此,带了这些问题,王孝涛查阅了大量古本草和医方文献,发现早期书目中就有中药采制的专著《桐君采药录》,可惜该书早已散失。
	
 
而在现存的历代本草和医方书籍,如汉代《神农本草经》,唐代《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宋代《本草衍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文献中,都有记述有关中药采制的丰富史料,有的列为专论。认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其中明确采用了“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以及“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作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法则,并较系统指出了中药材的生长区域、生长期(年)限、采药季节、干燥条件、藏储期限等与其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就此王孝涛又在继承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药材生产实际经验并吸收现代科研资料为论据,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的见解。引用了道地药材的“怀地黄(河南)”其内含物质的梓醇和总还原糖的含量,均高于非道地的山东、浙江和广东的产品。
	
 
王孝涛认为应重视中药采制技术的继承整理和科学研究。要在全面继承总结传统中药采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把中药采制法则内容列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进而促使实现中药采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此用来控制中药材质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科学标准。
	
 
所获荣誉
	
1991年他获国务院颁发“为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获世界文化理事授予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他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名誉主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王孝涛.当归产区实地调查报告药学通报,1954年
	
2王孝涛.唐代千金翼方中的道地药材.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
	
3王孝涛,楼之岑.国产防己生药形态与组织的比较研究—粉防己和木防已.中国药学会论文集,1957年
	
4王孝涛,姚达慕,倪慕云,等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
	
5王孝涛.半夏炮制沿革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
	
6王孝涛,曾美怡,吴连英,等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
	
7王孝涛,江文军,吴连英,等法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中成药研究,1981年
	
8王孝涛.中药饮片炮制述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1年
	
9王孝涛.古代中药地黄炮制沿革的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
70件提案,一部参政史全国政协委员王孝涛的故事
	
 
在散发着淡淡草药味的办公室里,王孝涛搬出了任政协委员整整20年间所有的提案草稿。装在信封里的一沓沓纸片已经发黄……
	
 
王孝涛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炮制专家,1983年开始连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王孝涛和记者聊起参政的经历,开口就显得格外激动,“在中药研究院里就能看到变化,不仅东南亚等国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现在还出现了来自西方的学生,说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王孝涛认为,短短十几年,国家能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使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他从草稿堆里拿出两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蝇头小字。在1984年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王孝涛牵头提出了由国家组织编纂“中华新本草”的提案。很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这项提案列为重大科研课题,并立即动手组织全国60多所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开始编写。王孝涛任副总编兼中药炮制部分编委会主任。
	
 
1999年,集中华医药大成的《中华本草》问世,洋洋30卷,计2800多万字,收录中药8980味,配置插图8942幅。这是一直让王孝涛深感快慰的成就,因为自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以后,400年来中国没有一部新的本草学专著。虽然中药的品种、药理、理论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只能散存在各处,不成体系,不能为大家共同分享。至今他仍在感叹:“盛世修本草,此言不虚也。”
	
 
王孝涛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提案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那以后,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孝涛都至少要准备两个提案,争取一次大会发言。
	
 
他从信封里抽出一叠叠草稿纸: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依法管药造福于民、医药结合振兴中医中药、保护修复和利用本草古籍、依法治理规范中医药专业市场、修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开发民族药和道地中药材……20年间,在历次全国政协会上,王孝涛共递交了70多件提案和10多篇大会发言稿。
	
 
“提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提案就要更慎重认真。”王孝涛说。虽家在北京,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他总在报到第一天就入住驻地,认真准备提案。由于右眼失明,他几乎是脸贴着桌面认真工整地誊写提案。他说,提案不是仅仅提问题,而是替国家想办法,要找到解决的方法,给党和国家各级机构建言献策,“自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要下一番苦功了。”
	
 
和王孝涛一样,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能、坦陈己见蔚然成风。提案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提案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提出提案3041件。去年的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提案数量达到了3737件,至今年2月办复率已达到98.9%。
	
 
2000年的九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提出实施“星火西进”战略的提案,次年国家“星火西进示范工程”即开始实施;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11位委员提出关于维护司法公正的建议案,很快在公检法系统引起了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队伍素质的行动……
	
 
王孝涛委员说:“我在看到祖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有幸见证了人民政协制度所走过的辉煌20年。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制度的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民主制度。”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