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施今墨 图片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早年生活
	
因施今墨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今墨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
	
他年幼时,因母多病,遂立志学医。他的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见其聪颖,因而在施今墨13岁时即教他学习中医,施今墨学医刻苦,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以独立行医了。又因政治不定,进入京师法政学堂,接受革命理论。他后来追随黄兴先生,并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来渐感时世虽异,许多官员仍不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僚作风,便对革命大为失望,慨叹不已。既然“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他便从此弃政从医。
	
政治生涯
	
施今墨的父亲认为仕途才是正道,曾送他进山西大学堂。在那里他由于受进步思潮影响而萌生了民主与革新思想。后因反对山西大学堂西斋主持人、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专制,被校方开除,转而入山西法政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他以医疗为掩护,随黄兴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封建王朝。施今墨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职大总统的典礼,并以客卿身份协助陆军总长黄兴制定陆军法典。在《陆军刑法》 、 《陆军惩罚令》 、 《陆军审判章程》中都有施今墨的手笔。后来袁世凯篡权,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今墨应湖南督军谭延闿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但那时军阀混战,无人过问教育,施今墨壮志难酬,于1917年应顺直水利督办熊希龄邀请,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当时他想在香山慈幼院创造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让孤儿们长大成人,自食其力,在自己开办的工厂、农场中从事各种工作,让这里充满自由、平等、博爱。但社会的腐败、官场的倾轧、某些官太太的骄横,使施今墨的理想难以实现。他因此愤而辞职,决心弃政从医。1921年他自己更名“今墨”,取义有三:其一,纪念诞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贵与贱,施爱不分富与贫;其三,要在医术上勇于革新,要成为当代医学绳墨(今之墨准之意)。施今墨在法政学堂以及后来参加同盟会革命从政时,都经常为人诊病,已小有名气。此时一旦专心医业,精研医术,立刻医名大噪,誉满京师,门前经常摩肩接踵,车水马龙。
	
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施今墨应邀参加会诊,提出中肯建议。1930年,出诊西安,为杨虎城将军诊治,药到病除,载誉而归。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当局挑选医术精湛、民众信誉好的医生负责,施今墨和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负责出试题及阅卷,嗣后即有“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力挽狂澜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扬言要取消中医。1929年余云岫首先发难,提出取消中医议案,南京国民政府拟正式决议。中医生存,岌岌可危。消息传出,举国大哗。施今墨奔走南北,团结同业,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赴南京请愿,以求力挽狂澜。当时国民党少壮派汪精卫只相信西医,又主持行政院工作,大有非取消中医不可之势。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遍请西医,未见少效,行将不起。有人建议请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同意试试。施今墨凭脉,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服口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据此处方仅服数剂,果如施今墨所言。汪精卫这才相信中医之神验,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自此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后来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命施今墨为副馆长。中医终于以妙手回春的疗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医德高尚
	
施今墨医德高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时他自己病了躺在床上,还对学生们说:“不要将远来的病人拒之门外,实在病重领进来我给看看”。他对同道非常敬重宽厚,从不贬谪他人。有患者拿前医处方请其评论,他则说:“方开得不错,各人有各人的路数,你也可以服我的药试一试……”。他常对学生们说:“人家说我是名医,其实我这一辈子还是没见过的病多,看不好的病多”。还说:“我的经验都是从为病人治病中得来的,我要还给病人才对得起他们,才觉心安”。当他79岁高龄时还写下:“我老而未死,还能在医务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便是我的幸福,亦不虚度余年”。
	
施今墨热爱祖国医学,对中医事业的发展非常关心。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向周恩来提出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开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提高中医地位……在一次中医中药展览会上,施今墨献出了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十大验方。以后十大经方中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被制做成药,畅销海内外。后来,他又献出了上百个验方,均被国家收藏。
	
1969年施今墨病重时,还一再叮嘱:“我虽今后不能再看病,而我的这些经验,对人民是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来,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1982年由祝谌予、翟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之女)、施小墨(原名施如雪、施今墨之子)修编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终于出版,实现了施今墨“继续为人民服务”的遗愿。
用药方法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和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然而施老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伤寒》、《金匮》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这也是他学识渊博、辨证翔实的见证。
	
施老十分擅用“对药”,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他创制了许多对药的使用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性药理极有研究。大量对药的使用,更加突显了其方的华贵之气,是医学殿堂中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他不仅善用大方,其使用单方、小方也得心应手,效如桴鼓。他在治学方面极为严谨,认为:“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另外,施今墨在处方上的风格,后人十分难以模仿,“其有厌学而图其便者,略习其大方以求相似,鲜有成功者。”因其方大而不乱,繁而不杂,因此,没有足够的理论储备和深厚的医学功底,徒然模仿他的处方风格,必不得其要领,漏洞百出,不仅令人耻笑,疗效上亦无建树,绝难成功。在学术上,他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气血为人身的物质基础,实属重要,因此,提出了“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的理论,这是对八纲辩证法的又一发展。在治疗外感温热病上,他提出凡内有蕴热,便易招致外邪,表证不可只知发汗,还应注意“清里热”,在“解”与“清”二字上仔细推敲,创立了“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使用得当,便效果极佳。
	
中医成就
	
施老在中医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他为人严谨、谦恭,授徒严格、认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尊重西医,接纳新知,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
	
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革新中医
	
为了振兴中医,施今墨开过医院,办过药厂,但都失败了。最终施今墨认识到:振兴中医在于人,要有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必须办学,使自己的学术思想最终为更多的中医所掌握,中医事业就会有长足的发展。1931年,施今墨筹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他热爱祖国医学,但不讳中医之短,不嫉西医之长,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他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他把这一思想也贯彻到办学方针之中。在华北国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上,以中医理论为主,设立《内经》 、 《伤寒论》、 《金匮要略》 、 《难经》 、 《温病条辨》等课程;以西医理论为辅,设立了生理、病理、解剖、药理等课程。施今墨注重实践,在带学生实习时,吸收了西医的检查和化验手段。还经常和西医专家姜泗长等人共磋医疗方法,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新途径。他善采百家之长,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他听说上海名医丁甘仁的医学造诣很深,曾乔装病人,多次前往求医,仔细观察丁诊病过程,很得启发,认为丁甘仁的理、法、方、药运用规范,临床医案经过整理后颇有参考价值。为利于学生学习,他在华北国医学院以丁甘仁医案为教材,亲自讲授。施今墨在临床上,不分中医、西医,不分经方、时方,只要利于治病,均随手拈来。他曾对学生说:“全面精查、苦心探索、灵活运用、谨密掌握,选方准病,选药准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而致误,其有厌学图便者,只敦用少数之成方、单方以统治万病,非吾之徒也”。在他的影响下,学生对经方、时方无门户之见,能灵活运用,临床上都有较好的疗效。华北国医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具有较高水平,获得中医界赞许。在施今墨办学的十几年中,共办16期,毕业学生600余人,现分布在全国,都是中医的骨干。
	
施今墨认为,疗效是检验医生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学习、继承祖国医学理论,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要敢于突破,推陈出新。对于外感热性病,历来医家都强调其病因是外邪所致。施今墨说:“余意不论其为外感风寒或温热,不论其为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必须外因内因结合起来看。六淫,疫病之邪皆为外因,若单纯外因亦不均能致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传染性颇高,传播最为广泛,然而流行区域亦非百分之百均染是病。又如夏日酷暑,温热蕴郁,但中暑者究竟不是多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通过内因始生作用,确为至理名言”;又说:“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蓄热,外感风邪,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于是施今墨创出“按比例清解表里之说”,寓西医之定量、定性,又寓张锡钝之清热、解表于其中,谓之“七清三解(清里药味与解表药味的比例为七比三,余此类推),六清四解、五清五解、三清七解诸法”。在临床中示明表里关系,非常实用。运用他的这个理论遣方用方,感冒发热,往往只两三剂药,应手而愈。施今墨所创制的“感冒丹”,因作用在于调摄阴阳,增强人体抵御疾病能力,疗效显著,所以行销东南亚乃至西欧,为广大华侨所喜爱。
《施今墨对药》。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