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张志远 图片
张志远(1920年7月—2017年11月),男,汉族,1920年7月生,山东德州人,无党派人士,1944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山东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原卫生部中医作家、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山东中医基础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顾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017年11月7日,张志远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98岁。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中医学问深奥,学好难,成家更难;但其中必有方法可鉴,张志远的治学经验或许有不少启发。
1.文学修养为根基,勤学博览是舟楫
张氏自幼受家庭影响,又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很早就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即涉猎经、史、子、集而成为有名的学者。尤对易学深有体会,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
及习医后,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促使其医学理论日趋丰厚,造诣渐深。为广见闻,开拓思路,还广泛搜求各种史料(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虽年逾古稀,未尝释卷。尤其注意科技新动向,对新兴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等,亦颇有兴趣,主张多学科研究中医,使之现代化。以其学识渊博,人称“活辞典”。当然,博览不可滥,读书不能死,应读有所用,学以致用,要正确选择材料,讲究其时效性、价值性,熟知者、过时者一目十行;生疏者、有用者精读细研。所以,张氏至今仍能背诵许多书籍的重要原文,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卡片、笔记,成为研究中医药的资料。
2.承授师传入门径,刻意创新登堂室
张氏少时学医,得到父辈及老师的指点,先理解中医基本概念,继而掌握基础理论,然后诵读脉法、汤头歌诀等,再修临床课,始习外科、儿科,后及内科、妇科,羽翼渐丰,终以内、妇科成家,尤长于妇科。张氏完全继承了父辈外、儿科之经验,又转向内、妇科,这与其刻意创新是分不开的。依样葫芦故然简单,但中医不会发展;只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新其用,开辟新路,中医才有生命力。因此,他不仅继承了家学,且使之有所发展,诸如对妇科不孕证等疑难病的辨治,尤其对“妇科十治”的总结,颇具匠心。其对各家学说的研究亦反映了他的革新思想。
3.析清源流寻法宝,广泛临床求卓效
中医学术,博大精深,初学者多望洋兴叹。张氏则认为,学习中医有规律可循,中医历数千年仍存者,乃其基本理论及可靠的治病方法。自《内经》以来,基本理论之模式未变,而辨治疾病的方法却代有发展。这就要求初学者先掌握基本理论,待入门之,即应循讨源流,抓住其发展脉络,由此亦可了解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开启思路。在澄清源流时,还可根据需要,不失时机地挖出治病法宝,丰富学识、经验。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中医尤其如此,饱读经书不一定能治病,因此,临床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床,一可以加深对中医学的理解;二可以验证所学正确与否;三可以发现前人的片面与不足,提出问题;四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此,则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得以发展,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如张氏自制的“崩漏丹”,即是集众家之长,又结合实践的产物,治疗崩漏有突出疗效。
4.他山之石可攻玉,现代医学须熟知
张氏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皆各有长短,善为医者,应巧于取长补短,而不可立门户之见。至今中医界有“保守”者,排斥西医,以至临证出现笑话,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张氏自五十年代即注重学习西医,不仅熟练掌握其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长,灵活地将客观化验检查结果与中医诊治相结合,弥补了中医过于抽象,或“无证可辨”时的不足。如对肝病的辨治,常参考化验结果,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取得满意效果;对心脏疾患,亦参照心电图等的提示,分别病情,投予经验方药,往往收效更捷。当然,张氏非唯“客观指标”论者,更反对中医西化,因二者是两种理论体系,如西医的“炎症”不能等同于中医热证;西医注重局部、“标”的治疗,中医则相反。其中关键:以现代医学检测做参考,辨治不离中医理、法、方、药。
2017年6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张志远 “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主编《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妇科学》《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主审《山东中医药志》、法文《中医名词字典》,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40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空谷足音录》《诊余偶及》《蒲甘札记》等,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医易研究、孙思邈《千金方》探讨获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学术贡献荣誉证书。
先生幼秉庭训,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很早就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即涉猎经、史、子、集而成为有名的学者。尤对易学深有体会,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少时学医,得到父辈及老师的指点,先理解中医基本概念,继而掌握基础理论,然后诵读脉法、汤头歌诀等,再修临床课,始习外科、儿科,后及内科、妇科,羽翼渐丰,终以内科、妇科成家,尤长于妇科。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促使其医学理论日趋丰厚,造诣渐深。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为广见闻,开拓思路,还广泛搜求各种史料如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虽鲐背之年,未尝释卷。以其学识渊博,人称“活辞典”。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