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家 > 国医大师 > 正文

沈宝藩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7/10/10
摘要:沈宝藩,1935年7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名医。
沈宝藩

沈宝藩 图片

沈宝藩,男,1935年出生,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研制出“平肝脉通片”、“化痰脉通片”、“补气脉通片”、“西红花康复液” 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从医经历

沈宝藩本是上海人,1960年赴京参加卫生部第二届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后被分配到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到2009年,在祖国的大西北,他已经扎根了近50年。


家人朋友都希望他回上海颐养天年。他的姑妈噙着眼泪劝说:“可以了,你在新疆奉献了一辈子,现在都这个岁数了,该回来了。”他的老朋友、上海市名中医张云鹏向他打保票:“你还是回来吧。如果不愿休息,上海的各大医院,你来选,我帮你联系。”


然而沈宝藩一一拒绝了。他何尝不想享天伦之乐。与在上海的老伴通电话,听筒里传来小孙子咿咿呀呀的稚音,沈宝藩听着笑着,眼角却泛起泪花。多少次,他真想回上海了。可一想到每周要来找自己的老患者们,想到他那些还需要学习历练的弟子们,他又很快把这个念头弃之脑后。


他的老病人严忠才说:“他是为新疆而生的。”他的学术继承人玛依努尔说:“他舍不得新疆的病人,新疆的病人也离不开他。”他自己说:“在新疆有很多病人都离不开我,我不能抛下他们只顾自己。”


沈宝藩的母亲育有10个子女,沈宝藩排行在三。不幸的是,六弟、七弟、八弟患病不治,接连早夭。母亲身体本就孱弱,丧子之痛更让她长期抱病。沈宝藩少年时就产生了学医的念头。


沈宝藩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古旧”的中医,他并不“感冒”。对中医的正视源于一次患病。那是1951年底,沈宝藩将要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关键时期。起初他只是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之后便低烧持续不退。两三个月内,父母带他四处求医,X线片就拍了五六次,可哪家医院都搞不清病因,自然治不好。眼见沈宝藩日渐消瘦,父亲的同事推荐了一名世传中医。西医在怪病面前束手无策,不信任中医的沈宝藩也想试试中医了。


在沈宝藩高中毕业的1955年,全国尚无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沈宝藩只能选择西医院校。为此,他放弃了保送到保密学校学习核心专业的机会。要知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从事核心保密工作不仅前途光明,更是无上光荣。可沈宝藩一门心思学医,他的志愿表上,从第一栏到第七栏,全部填写着临床医学专业。先学西医,再图中医上的深造,沈宝藩暗自定下曲线求成的长远目标。


成绩优异的沈宝藩被上海第一医学院顺利录取。上海第一医学院是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医学院校,名家聚集,学风严谨。当时,学校规定,每门考试都设口试,学生现场抽题现场回答,能够有效地检验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若干年后,沈宝藩担任新疆中医学院临床教学部主任时,在实习医生毕业考试中也借鉴了这一方式。学习期间,沈宝藩留下了记录详细缜密的学习笔记。日后,这些厚厚的笔记成为沈宝藩学术继承人们的至宝。唯一让沈宝藩感到遗憾的是,西医院校里涉及中医的课程只有一门中医学概论,无法满足他探索祖国医学宝库的理想与决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一年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在京成立,开办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等到1960年沈宝藩大学毕业时,全国西学中的势头正劲。沈宝藩入选了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这一届主要招收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创建东方学派。沈宝藩学习中医的夙愿终于实现。


西学中班汇聚了来自全国的顶尖师资力量。内经老师任应秋,幼年读经,《黄帝内经》烂熟于心;卫生部中医顾问秦伯未讲“痛证”,从头痛一直讲到足跟痛,沈宝藩至今念念不忘。他如醉如痴地徜徉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贪婪地汲取着中医的甘露琼浆。


1962年,有位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前来就诊。因脚趾组织坏死溃烂,他的第五趾已被手术切除,可第四趾又出现相同情况。这种病症,中医称之为“脱疽”。外科主任李玉崑提出用“四妙勇安汤”治疗,正是对症之法。然而,药方里十分重要的当归在当时的新疆却是奇缺。此种情况下,李玉崑大胆用四两鸡血藤代替二两当归,取得良好疗效。两三个月后,病人痊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沈宝藩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苔脉征象进行长期观察分析统计后发现,血瘀和痰浊与其密切相关。参阅大量文献,结合新疆地理环境特点,沈宝藩发展“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的学说,提出心脑血管疾病的痰瘀同治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他带领中风病科研组潜心研制了平肝脉通片、补气脉通片、化痰脉通片,各有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作为院内制剂,三种脉通片价格便宜,广受信赖,年产值达三四百万元。后又研制出防治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西红花康复液。1994年在美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会上,沈宝藩专门做了关于西红花康复液的学术报告,受到好评。


2010年,《沈宝藩临证经验集》出版,王永炎手写序言。他写道:“沈学长性格直爽,待人谦和宽厚,肯为团队献身,尤其是澹定淡雅的品德学风实令人敬佩。”


人物成就

《沈宝藩临床经验辑要》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1991年起,连续三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或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起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学会办批准为继承其学术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专家。


2013年被审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传承传统医学特别贡献奖。

2007年至今连续两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著书论作

主要论文


[1] 沈宝藩. 应用古方治疗脑中风的认识[J]. 世界中医药,2007(01).


[2] 沈桢巍,热兹宛,蒋易,高鹏飞,沈宝藩. 安宫牛黄丸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浅识[J]. 中国中医急症,2012(09).


[3] 沈宝藩. 中风病辨治刍议[J]. 新疆中医药,1989(04).


[4] 沈宝藩,路桂英. 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病[J]. 光明中医,1994(03).


[5] 沈宝藩,黄素文,路桂英等. 痰淤同治法治疗中风病54例临床观察[J]. 新疆中医药,1985(01).


[6] 沈宝藩,路桂英,黄素文等. 112例中风病临床小结——兼论全国中风病分型及疗效标准[J]. 新疆中医药,1987(01).


[7] 沈宝藩,路桂英,黄素文等. 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病160例[J]. 陕西中医,1988(09).


出版著作


出版《成孚民医案医话选》、《沈宝藩临床经验集》,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

轶事典故

1967年,在哈密天山公社防治流脑时,沈宝藩发现当地没有一个医生,就手把手培训了几个赤脚医生。此后,每到一处,沈宝藩便给当地培训赤脚医生,希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乌鲁木齐南山永丰乡现在有位小有名气的马吉禄大夫,便是当年沈宝藩教出来的。


“沈院长经常说,一个好医生,应该有高明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重于术,有德才有术。”玛依努尔非常敬佩沈宝藩对待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病人的痰、大便,他一定亲自查看。有时他来查房,问病人的大便什么颜色,我们答不上来,他会非常生气。”


对外地病人,沈宝藩特殊关照。“外地患者来乌鲁木齐不容易,吃住都是额外开销,我的号又十分紧张。于是我给外地病人开绿灯,凭外地身份证可以补号,当天就能回家。”不想被号贩子钻了空子。护士长支招,凭当天的车票或过路费补号。这样一来,外地患者只要在沈宝藩下班前赶到医院,就一定能看上病。


沈宝藩向来反对滥开“大处方”,他尽量不用贵重药,通过合理配伍来保障药效。比如佛手在理气药材中价格偏高,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佳,沈宝藩常用香橼皮替代。对弟子们,他也是如此要求,必须了解常用药材的价格,开方时尽量给患者省钱。


对于金钱,沈宝藩看得很淡。曾有很多药企劝他出售三种脉通片的专利。出售专利完全合理合法,三种脉通片的专利费加起来可达几百万元,沈宝藩至少能拿三成。可沈宝藩断然拒绝,因为一旦出售,其价格必然上涨,病人的负担就会加重。1994年赴美参加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会时,一家美国医药集团连续3个晚上到宾馆找沈宝藩,许诺10万美元年薪外加“绿卡”的条件,希望沈宝藩留美工作。沈宝藩态度坚决:“我是中国人,我的全部事业都在中国新疆。”


沈宝藩还给自己定下不收会诊费的规矩。2006年,沈宝藩到其他医院参与一名脑出血患者的会诊,当时患者已昏迷5天。从开始抢救到患者出院,他前前后后去了十几次,每一次家属想支付会诊费都被他拒绝。年底,患者送上一个大红包,并再三表示自己经济条件不错,希望沈宝藩收下。沈宝藩依然拒绝。感动之余,这家人又给沈宝藩送来10盒安宫牛黄丸。这回沈宝藩欣然收下,后来免费给病人服用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沈宝藩多次赴美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诸国参加学术交流和会诊工作。近几年,他每年都要诊治外籍病患百余人次,其中不乏巴基斯坦前总理舒贾特、哈萨克斯坦建筑学家阿合力别克等知名人士。沈宝藩说:“全世界人民都需要我们中医,需要我们用中医为全人类服务。我们必须好好挖掘中医的内在潜力,把中医药事业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为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原标题:沈宝藩
上一篇:张志远下一篇:邹燕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