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按本传,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着《素问玄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玄处士。金承安间,章宗征之不就,赐号高尚先生。本郡《志》称所论着,皆发前古所未发。与洁古齐名,世号刘张法。盖古君子而托医以避乱世者。
又按列传,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开心窍,纳书于中,自是洞彻医术。完素病伤寒,八日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罔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视,谓之曰∶服某药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奏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余因是知医术之不可与寻常人语也。
尝疑司马迁氏称扁鹊遇长桑君之事,颇涉谬悠。乃即近史饮酒、凿心之说证之,岂尽无征不信者哉!殆以医道通玄,非神机不得其秘,而世之习旁门,执方书,守意见,以戕伐生灵者,由其无所从悟也。
守真本《内经》,着《要旨》、《宣明》二论,总十七万余言。又述习医要用《直格》。
晚年着《保命集》三卷,自谓轩岐微妙之旨,得之心髓,不敢轻以示人。盖自秦越人、张仲景之后,千有余年,而先生出,上以承正派之学,下以启丹溪之传,通于南北,以永仁术。
不其伟与说者曰∶不由HT子,不知异端之害深,不由守真,不知偏门之罪大。
甚哉!邪之乱正也。先生之术既行世,医窃试其法,得效者多,犹其名,耻言凉药,谓去热药为非。今观刘张二传,好用凉药,性寒下降之言,则史氏犹为不祛世俗之见。其称元素之言曰∶运气不济,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又似以阴诋五运六气之辩者。
余尝论之,《内经》运气之旨,千载不毁之道,至守真而大阐之,极深研几之学也。
何可议也!其救偏补弊之功,发明治温暑之法,而力辟辛热香燥之毒,所以补前贤之未备,而救末流之为害也。然实则无所不该,无所不治。而近世傍求医论,以谓热病用河间,其亦就所重立言邪,可谓独识其全矣。泛观河间诸书,乌附等药,亦多用之,是又何邪?噫!后之庸工,以寒凉之剂误人,而莫之知悟者,又河间之罪?人亦是恃?贾大夫以民部来守郡期岁中,出俸金开局,施药活人,不可胜计。偶得此书于正科马志坤氏,因命校雠再三,又捐俸而刻之。且欲购全集而汇焉,与《东垣十书》并传也。
大夫为政,一以治人为本,刻斯集也,亦以寓仁惠之心而济之也。间尝迎养二亲于郡,即适太夫人有恙,志坤一药而愈。因奇其功,而褒美之。叩其术,则能留心于刘张法者,故有是刻。是大夫之孝,由此达之人人也。先正有言,事亲者,不可不知医,信然哉!
隆庆三年黄钟月既望保定府通判北海冯惟敏序
黄帝曰∶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合于今。善言人者,必厌于己。如道不惑,所谓明也。余问夫子,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今验于发蒙解惑,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对曰∶何道之间也!天覆地载,万物番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宰职黎庶,尽欲全角。贵贱虽殊,宝命一矣,好生恶死者,是世人之常也。若人有患,如救水火,莫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所以难矣。
煎厥之状,阳气烦劳,精绝,辟积于夏,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薄厥之状,阳气大怒,形气绝而血菀于上。胀、飧泄,寒热不散,升降上下。颓疝、心掣,寒多下坠,以为诸疝。心热内掣,阴阳之结,四肢浮肿,便血不已。蛊之病,肾气不足,冤热急,白液出,跳掣也。膀胱不利,致三焦约而遗溺。肾精不足,强上冥视。唾之若涕,恶风振寒,为之劳风。虽近衣絮。营虚卫实,名曰肉苛。心移寒于肺,则肺消。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心移热于肺,为膈消。胆移热于脑,为鼻渊。膀胱移热于小肠,为口糜。大肠移热于胃,为食。
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为衄。醉以入房,气竭伤肝,大脱其血,月事衰少,名曰血枯。
蕴热怫郁,生于诸风。寒湿风之三气杂合,而为诸痹。宗弛纵,发为白淫。热聚胃口,而不散行,故胃脘为痈。面色白黑,所谓。口苦积热,名之胆瘅。肾虚内夺,则为喑痱。血气竭少,令人解。腹满不食,寒中肠泄,斯病溏。腰股痛发,肿不便,寒生濡泄。聊叙此证,不能备举。
(主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烦劳,积于夏,令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参散
主之∶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听不闻,目不明,七气善怒。
人参远志(去心)赤茯苓(去皮)防风(去苗。以上各二两)芍药麦门冬(去心)陈皮(去白)白术(以上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再服。
(主肝。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令人薄厥于胸中。
赤茯苓汤
主之∶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气逆,胸中不和,甚则呕血鼽衄也。
赤茯苓(去皮)人参桔梗陈皮(各一两)芍药麦门冬(去心)槟榔(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主冷。出《素问·阴阳应象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浊交错,食不化而清谷出矣。
白术汤
主之∶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白术浓朴(生姜制)当归(去苗)龙骨(各一两)艾叶(半两,熟炒)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主心积。出《素问·腹中论》)若梁之伏隐也,居脐上逆,脐下顺,不可移动,为水溺涩,故有二等。
鳖甲汤
主之∶治伏梁积气,心下如臂,痞痛不消,小便不利。
鳖甲(去裙栏,醋炙黄色)京三棱大腹子皮芍药当归柴胡(去苗)生地黄(各一两)官桂生姜(切作片子,焙干。各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木香各半钱,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主肾虚。出《素问·脉解论》)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俳,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
地黄饮子
主之∶治喑俳,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主心痛。出《素问·腹中论》)膺肿颈痛,胸满腹胀,上实下虚,气厥而逆,阳气有余于胸也,不可针灸,宜服顺气汤。
小茯苓汤
主之∶治厥逆病,三焦不调升降,胸膈膺肿,胸满腹胀,冷气冲注,刺痛。
赤茯苓人参陈皮(去白)桔梗(锉,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
(主风。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因于露风,寒热之始腠理,次入胃,食不化,热则消中,寒栗振动也。
解风散
主之∶治风成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膈上壅滞。
人参川芎独活麻黄(去节,汤洗,焙。各一两)甘草(一两)细辛(去苗,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薄荷叶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主风。出《素问·风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津液所生为泣也。
当归汤
主之∶治风邪所伤,寒中,目泣自出,肌瘦,泄汗不止。
当归人参官桂(各三钱)干姜(炮)白术白茯苓甘草川芎白芍药(各半两)细辛(去苗,半两)陈皮(一两,去白)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并三服。
《素问》云∶诸风掉眩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之气也。
(风者,动也。动者,摇也。所谓风气甚而主目眩运,由风木王,则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能生火,故风火多为热化,皆为阳热多也。)风为病者,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腰脊强痛,或为耳鸣鼻塞诸证,皆不仁,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经云∶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气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致使肌肉,而有疡也。卫气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间,卫气行处,风与卫气相抟,俱行肉分,故气道涩而不利。气道不利,风热内郁,卫气相抟,肉而疮出。卫气被风郁,不得传遍,升凝而不行,则肉不仁也。谓皮肉而不知寒热痛痒,如木石也。
经曰∶风者,百病之首也。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皆风气所发也。以四时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推击无穷,安得失时而绝也。故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季夏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秋庚辛伤于风者为肺风,冬壬癸伤于风者为肾风。
风中五脏六腑,自俞而入,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白,时嗽短气,昼则微,暮则甚。心风之状,(上同。)善怒,色赤,病甚则言不可快。肝风之状,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脾风之状,身体怠堕,四肢不收,色薄微黄,不嗜饮食。
肾风之状,面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隐曲不利。
又曰∶风寒热,诸疾之始生也。人之腑腑,皆风之起。谓火热,阳之本也。谓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呕吐,谓风热之甚也。夫风热怫郁,风大,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言风者,即风热病也。风气壅滞,筋脉拘卷,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切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津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和正气(卫气是也。)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表气寒故战,里热甚则渴。或虚气久不已者。(经言∶邪热与卫气并入于里,则寒战也,并出之于表,则发热。)合则病作,离则病已。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暗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
或痘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疥,及久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疠风,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并解酒过热毒,兼解利诸邪所伤,及调理伤寒未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证。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证,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谵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禁,筋惕肉,一切风热燥证,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恶物过多,而不吐者,不宜服之。)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腰腹急痛,腹满喘闷者。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朴硝是者。以上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曹同知通圣散
防风芍药(各二钱半)甘草(三两)荆芥(三钱半)薄荷(一两)白术(一分)石膏(一两)川芎(半两)滑石(三两)当归(半两)大黄(半两)麻黄(半两)山栀子(一分)连翘(半两)桔梗(一两)无芒硝,无缩砂。
崔宣武通圣散
防风芍药荆芥当归白术山栀子(各一分)川芎大黄薄荷连翘黄芩桔梗缩砂(各半两)甘草石膏(各一两)滑石(三两)
刘庭瑞通圣散
此方有缩砂,无芒硝,其余皆同。
缘庭瑞于河间守真先生礼师传之。随从二年,始受于方,斯且取为瑞而可准凭以用之,兼庭瑞以用治病,百发百中,何以疑之,因录耳。但庭瑞临时以意加减,一根据前法。嗽加半夏半两,生姜制。
防风天麻散
治风麻痹走注,肢节疼痛,中风偏枯,强,暴音不语,内外风热壅滞,解昏眩。
防风天麻川芎羌活香白芷草乌头白附子荆芥穗当归(焙)甘草(各半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热酒化蜜少许,调半钱,加至一钱,觉药力营运,微麻为度。或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热酒化下一丸或半丸,细嚼,白汤化下亦得。散郁结,宣通气。
如甚者,更服防风通圣散。
犀角丸
治风痫,日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两)赤石脂(三两)朴硝(二两)白僵蚕(一两)薄荷叶(一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不计时候。
如觉痰多,即减丸数。忌油腻物。
风病目直,卒中口噤,背强如弓,卧动摇,手足抽搦,无汗名刚,为阳,有汗名柔,为阴,通三一承气下妙。
搜风丸
治邪气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耳鸣,鼻塞头痛眩运,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清利头目,鼻聪耳鸣,宣通血气。
人参茯苓天南星(各半两)藿香叶(一分)干生姜白矾(生。各一两)蛤粉(二两)寒水石(一两)大黄黄芩(各一两)牵牛(四两)薄荷叶(半两)滑石(四两)半夏(四两)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川芎石膏汤
治风热上攻头面,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眼生翳膜。清神利头,宣通气血,中风偏枯,解中外诸邪,调理诸病,劳复传染。
川芎芍药当归山栀子黄芩大黄菊花荆芥穗人参白术(各半两)滑石(四两)寒水石(二两)甘草(三两)桔梗(二两)缩砂仁(一分)石膏防风连翘薄荷叶(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水调亦得。忌姜、醋、发热物。
川芎神功散
治风热上攻,偏正头痛,无问微甚久新,头面昏眩。清神。
川芎(四钱)甘草(一分)川乌头吴白芷天南星麻黄(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半盏,投清酒半盏,避风。
换骨丹
治瘫痪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风痫暗风,并宜服之。
颂曰∶我有换骨丹,传之极幽秘。疏开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气壮即延年,神清自不睡。南山张仙翁,三百八十岁。槐皮芎术芷,仙人防首蔓,十件可停匀,苦味香减半,龙麝即少许,朱砂作衣缠,麻黄煎膏丸,大小如指弹。修合在深房,勿令阴人见。夜卧服一粒,遍身汗津满。万病自消除,神仙为侣伴。
麻黄(煎膏)仙术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参防风桑白皮苦参威灵仙何首乌蔓荆子木香龙脑(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上为末,桑白单捣细,称以麻黄膏和就,杵一万五十下,每两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自出汗,即瘥。以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茶下半。
铅红散
治风热上攻阳明经络,面鼻紫赤,瘾疹。(俗呼为肺风者,以肺主鼻而又浅在皮肤之内,皮肤属于肺。)舶上硫黄白矾灰(各半两)上为末,少许,入黄丹染与病患面色同,每上半钱,津液涂之。
洗漱罢,临卧,再服防风通圣散,效速。
神芎散
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上壅鼻,并牙齿闷痛。
川芎郁金(各二钱)荆芥穗薄荷叶红豆(各一分)右为末,入盆硝二钱,研匀,鼻内三二剜耳许。力慢加药。病甚兼夜。
万灵丸
治肾脏,一切耳鸣、腰疼、筋骨痛。
赤芍药五灵脂防风草乌头(炮。各二两)黄细辛海桐皮山茵陈骨碎补地龙(各八钱)黑狗脊(二两)牛膝何首乌蔓京子白附子川乌头巨胜子(各八钱)白术(一两)芫花(三钱,炒)黑牵牛(半两)青皮(二钱)御米子(二钱,炒)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服。
伊芳祁丸
治腰脚拳挛,鹤膝风,筋缩。
伊芳祁(头尾全者)桃仁(生)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当归北漏芦安息香(用胡桃穣研)芍药牛膝地骨皮威灵仙羌活(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
祛风丸
治中风偏枯,手足战掉,语言謇涩,筋骨痛。
绿豆粉川乌头(炮)草乌头(炮)天南星半夏(各一两)甘草川芎藿香叶苓苓香地龙蝎梢(各三钱)白僵蚕(淘米泔浸,去丝)川姜(半两,炮)上为末,一两,用绿豆粉一两,又一法,用药一两,以白面二两,滴水为丸,如桐子大,量人虚实加减,细嚼,茶酒下五丸至七丸,食后。初服三丸,渐加。
舒筋散
治妇人血气,并产后风热搐搦。(俗谓鸡爪风。)舒筋。
人参川芎官桂丁香(各半两)木香天麻(酒浸,焙。各一两)井泉石(四两,别为末)上为末,每服三钱,井泉石末三钱,大豆半升,净淘,好酒一大升,煮豆软,去豆,用豆汁,酒调下,后以酒送下。盖覆,汗出为效。
胜金丸
治风热惊骇不时,旋运潮搐,口吐痰沫,忽然倒地,不省人事,名曰痫病。
白僵蚕细辛天南星皂角(炙黄)川乌头(生)乌蛇(真者,好酒浸,去骨)白矾(枯)桔梗威灵仙何首乌草乌头(各一两)荆芥穗川芎(各二两)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温酒下。
比金散
治伤寒冒风,头目痛,四肢拘卷,鼻塞。
麻黄白芷细辛荆芥穗菊花防风石膏何首乌川芎薄荷干蝎草乌头(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温服。酒茶亦得。
神白丹
治伤寒积热,及风生惊搐,或如狂病,诸药不效。此方不可尽述。
铅白霜(一分)轻粉(半两)粉霜(一两,用白面六钱和作饼子,炙熟。同研)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下。量虚实加减。
桃仁丸
治一切风毒,遍身疼痛,四肢拘急。
草乌头(生用)五灵脂(各三两)桃仁(取霜,一两)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以青黛为衣,嚼胡桃仁,以温酒下五丸,食后。
加减。
瓜蒂神妙散
治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等。
焰硝雄黄川芎薄荷叶道人头藜芦(各一分)天竺黄(一钱半,如无,以郁金代之)上为末,研细,含水,鼻中一字。神验!
清风散
治头目昏眩,咽膈不利,痰涎壅塞。
石碌(一钱)朱砂牙硝雄黄(各三字)龙脑(一字)瓜蒂(二钱)滑石赤小豆(各半钱)皂角(一字,去皮,炙黄,取末)上为极细末,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如口噤,不省人事,滴水鼻中。或欠者,可治,为验。
灵砂丹
治破伤风,一切诸风等。
威灵仙黑牵牛何首乌苍术(各半两)香附子(六两)川乌头(去皮)朱砂没药乳香(各三钱)陈皂角(四钱,炙黄,去皮)上为末,把皂角打破,用酒二升半,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取汁,打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如破伤风,煎鳔酒下。如牙疼赤眼,捶碎,研三五丸,鼻之。
川芎天麻散
治头顶痛,头面肿,拘急,风伤营卫,发燥热。
川芎细辛苦参地骨皮菖蒲何首乌蔓荆子薄荷叶杜蒺藜牛蒡子荆芥穗虼草威灵仙防风天麻(各一两)甘草(二两,炙)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研,蜜水调下,茶水任,不计时。
薄荷白檀汤
(添加。)治风壅头目眩,鼻塞烦闷,精神不爽。消风化痰,清头目。
白檀(一两)荆芥穗(二两)薄荷叶(四两)栝蒌根(二两)甘草(四两,炙)白芷(二两)盐(四两)缩砂仁(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食后临卧稍热温服。
菊叶汤
(添加。)治一切风,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者。
菊花(去梗)羌活独活旋复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黄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因热少愈,犹未尽除,不戒饮食劳动,情欲扰乱,奈脾胃气虚,未能消化坚食,故热复生。
五脏者,皆热。夫热病者,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寒毒藏于肌肤,阳气不行散发,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病为热。热虽甚,不死,奈巨阳为首。巨阳者,诸阳之属也。诸阳为热以气,诸阳为寒以血。热病已愈,其有复作,谓病已衰而热有作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缘热也。虽邪气而不尽,遗热在,故当复作。
五脏俱热者,皆视之。肝热左颊先赤,心热颜先赤,脾热鼻先赤,肺热右颊先赤,肾热颐先赤。肝热者,小便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惊胁满痛,手足躁而不得安卧。心热者,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心卒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脾热者,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吐,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仰,腹满泄,两颔痛。肺热者,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肾热者,腰痛酸,苦渴数饮,食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
经曰∶汗出脉躁盛,一死。脉不与汗相应,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热郁结,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素问》∶诸热瞀螈,暴喑,冒昧躁扰,狂言骂詈,惊骇,肿疼酸,气逆,皆手少阳相火心胞络三焦之气也。
夫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积热以甚,以致风热壅滞,头面昏眩,肢体麻痹,皮肤瘙痒,筋脉拘卷,胸膈痞满,时或痛闷,或鼻窒鼽衄,口舌生疮,咽喉不利,牙齿疳蚀,或遍身生疮癣疥,或睡语切牙,惊惕虚汗,或健妄心松,烦躁多睡,或大小便涩滞,或烦热腹满,或酒过积毒。劳役过度,中外一切劳损神气,心志不宁,口苦咽干,饮食减少,变生风热诸病,虚羸困倦。或酒病瘦悴,及老弱虚人。或脾肾经虚,风热燥郁,色黑齿宣,身瘦焦痿。或热中烦满,饥不饮食。或瘅或消中,善食而瘦。或消渴多虚,头面肿,小便数。或服甘辛热药过度,变成三消,上则消渴,中则消中,下则消肾,小便白膏也。
神芎丸
治一切热证,常服保养。除痰饮,消酒食,清头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利而愈。神强体健,耐伤省病。并妇人经病,及产后血滞,腰脚重痛,小儿积热,惊风潮搐。脏用丸,亦日显仁丸。加黄连、薄荷、川芎各半两,名曰神芎丸。
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或久病热郁,无问瘦悴老弱,并一切证,可下者,始自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如常服此药,但除肠垢积滞,不伤和气,推陈致新,得利便快,并无药燥搔扰,亦不困倦虚损,颇遂病患心意。或热甚必须急下者,便服四五十丸。未利再服,以意消息。三五岁孩儿,丸如麻子大。
凡此一法,此药至善,常服二三十丸,以利脏腑,但有益无损。
或妇人血下恶物,加桂枝半两。病微者常服,病重者亦取利,因而结滞开通,恶物日下也。
此方除脏腑滑泄者,或中寒脉迟者,或妇人经病、产后血下不止者,及孕妇等,则不宜服。除此以外,一切风热杂病闷壅塞,神气不和,或平人保养,常服自显其功。
若以效验观其药味,则非明《本草》造化之理者,不可得而知其然也。犹孔子赞《易》道明显,应化万仁之善,而不见其大道之功用,故曰显诸仁,藏诸用,因以云藏用丸,亦其意也。兼以世讹之久矣,而反不喜此等妙方,不肯服之。每有久获大效,而诚恳求其方,不得已而授之。既见其方,反生疑惧,不复用焉。亦有效而志信,求其方务以广传救疾,因而众议百端,拟疑妄生谤说,致使俗医皆畏之,致道不能神,但有妨病者。后之君子,但行其药,明显诸人,勿示其方,而密藏诸用耳。
或以一法加黄连、川芎、薄荷等各半两,治一切头目昏眩者,愈佳。
柴胡饮子
治解一切肌热体骨蒸,积热作发,寒热往来,(表热里寒则发寒,里热表和则发热,邪热半在表,半在里,出入进退无和,即寒热往来,阴阳相胜也。)蓄热寒战,(表之阳和,正气与邪热并蓄于里,脉道不行,故身冷脉绝,寒战而反烦渴也。)及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愈,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抄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日三服。病热甚者,加减之。
崔宣武柴胡饮子,加半夏、五味子、桔梗各三钱。刘庭瑞柴胡饮子,与前分用不同,故以录之。柴胡、甘草各二两,黄芩、当归、芍药、大黄各一两,人参半两,半夏半两。右为大劳热病,五七钱,以利为度。未利更加,使病不再发也。
木香万安丸
治一切风热怫郁,气血壅滞,头目昏眩,鼻塞耳鸣,筋脉拘卷,肢体焦痿,咽嗌不利,胸膈痞塞,腹胁痛闷,肠胃燥涩,淋不通,腰脚重痛,疝瘕急结,癖坚积,肠滞胃满,久不了绝,走注疼痛,喑俳痫病,湿病腹胀水肿。
木香桂甘遂(各一分)牵牛(二两)大戟(半两)大黄红皮槟榔(各一两)皂角(二两,要得肥好者,洗净,水三盏,煮三二沸,取出,槌碎,揉取汁,再熬成稠膏,下蜜,熬二沸,便取出)半夏蜜(各一两)上膏,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汤下。小儿丸如麻子大。水肿、痫病、诸积,快利为度。
玉芝徐老丸
治一切风壅,胸胁痞闷,消痰利膈,美饮食,调五味。(徐老,缓慢迟老。)天南星干姜(各半两)黄柏(一两半)牵牛(四两)半夏白矾大黄(各一两)蛤粉(二两)上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水下,食后,日三服。常服顺气调血,令人徐老。或已衰,大便结者,除肠垢积物,可渐加至三五十丸。孕妇、滑泄病,忌服。滑泄畏牵牛、大黄,孕妇畏南星、半夏。
消痞丸
治积湿毒热甚者,身体面目黄,心胁腹满呕吐,不能饮食,痿弱难以运动,咽嗌不利,肢体焦,眩悸膈热,坐卧不宁,心火有余而妄行,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三焦壅滞,瘅热中消渴,传化失常,小儿疳积热。
黄连甘葛(各一两)黄芩大黄黄柏栀子薄荷藿香浓朴茴香(炒。各半两)木香辣桂(各一分)青黛(一两,研)牵牛(二两)上为细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新水下,温水亦得。小儿丸如麻子大。
病本湿热内甚。本自利者,去大黄、牵牛。忌发热诸物。
和中丸
治口燥舌干,咽嗌不利,胸胁痞满,心腹痛闷,小便赤涩,大便结滞,风气怫郁,头目昏眩,筋脉拘急,肢体疼倦,一切风壅。常服宽膈美食,消痰止逆。
牵牛(一两)官桂(一分)大黄红皮黄芩茴香(各半两)木香(一分)滑石(二两)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九,煎生姜汤下,温水亦得,日三服。
崔宣武和中丸,大黄一两、茴香炒,外七味同。
龙脑丸
治大小人一切蕴积热,毒瓦斯不散,及失喑瘾疹。
龙脑朱砂鹏砂牛黄(各等分)上为末,熔黄蜡为丸,如米粒大,每服三五丸,炙甘草、人参汤下,不计时候。
大金花丸
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睡语惊悸,溺血淋,咳衄血,瘦弱头痛,并骨蒸肺痿喘嗽。(去大黄,加栀子,名曰栀子金花丸,又名既济解毒丸。)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半两)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新汲水下。自利去大黄,加栀子。小儿丸如麻子大,三五丸。
当归龙胆丸
治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宁,营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螈,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溺,筋脉拘奇,(奇犹急也,重也。)肢体痿弱,喑风痫病,小儿急慢惊风。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病无再作。
当归(焙)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大黄芦荟青黛(各半两)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另研)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忌发热诸物。
兼服防风通圣散。
软金丸
治一切热疾。常服润肌肤,HT老。诸热证皆可服。
大黄牵牛皂角(各二两)朴硝(半两)上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自十丸,用至三十丸。)食后。
妙香丸
治一切久远沉积,伤寒结胸,太阳厥证,燥郁攻不开者,皆可服此药。
(亦名大圣丸。)巴豆(去皮,不出油)腻粉KT砂龙脑麝香中黄(少许)朱砂(各分)水银(锡结砂子。各一钱)上为末,炼蜜和丸,又一方,用蜡丸如皂子大,用药时,急要动一丸,分作二丸,扎作眼子,冷水浸,煎大黄汤下,然后服热茶一碗,便行也。
《局方》内无KT砂,加金薄。
妙功藏用丸
(新补。亦名显仁丸,又名神芎丸。)治呕哕不食,痿弱难运,血溢血泄,淋不通,或泄利,三焦壅滞,传化失常,并宜服之,功不可述。
大黄黄芩黄连(各半两)黑牵牛(一两)滑石(二分)荆芥穗(二两)防风(一分)川芎(一两)木香(二分)官桂(三分,去皮)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三十丸,生姜汤下,日三服,温水亦得。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