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鱼眼草(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蚯疽草为菊科植物鱼眼草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Thunb.) Druce的全草。7-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产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与台湾。

植物名鱼眼草

拼音YuYanCao

学名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Thunb.) Druc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紫菀族

鱼眼草属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铺散,高12-50厘米。茎通常粗壮,少有纤细的,不分枝或分枝自基部而铺散,或分枝自中部而斜升,基部径2-5毫米;茎枝被白色长或短绒毛,上部及接花序处的毛较密,或果期脱毛或近无毛。叶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中部茎叶长3-12厘米,宽2-4.5厘米,大头羽裂,顶裂片宽大,宽达4.5厘米,侧裂片1-2对,通常对生而少有偏斜的,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或短柄,柄长1-3.5厘米。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叶渐小同形;基部叶通常不裂,常卵形。全部叶边缘重粗锯齿或缺刻状,少有规则圆锯齿的,叶两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沿脉的毛较密,或稀毛或无毛。中下部叶的叶腋通常有不发育的叶簇或小枝;叶簇或小枝被较密的绒毛。头状花序小,球形,直径3-5毫米,生枝端,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或茎顶排列成疏松或紧密的伞房状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梗纤细,或长达3厘米或长达2毫米。总苞片1-2层,膜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稍不等长,长约1毫米,顶端急尖,微锯齿状撕裂。外围雌花多层,紫色,花冠极细,线形,长0.5毫米,顶端通常2齿;中央两性花黄绿色,少数,长0.5毫米,管部短,狭细,檐部长钟状,顶端4-5齿。瘦果压扁,倒披针形,边缘脉状加厚。无冠毛,或两性花瘦果顶端有1-2个细毛状冠毛。花果期全年。(《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与台湾。此外广布于亚洲与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山坡、山谷阴处或阳处,或山坡林下,或平川耕地、荒地或水沟边。海拔200-2000米。(《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在云南又名口疮叶、馒头草、地苋菜,傣名叫“帕滚姆”;贵州称胡椒草。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鱼眼草
词条标签:鱼眼草蚯疽草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