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藜芦(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藜芦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季采挖,除去苗叶,泥沙,晒干。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辽宁等地。

  • 中药名称藜芦

  • 中药学名(拉丁名)VERATRI RADIX ET RHIZOMA

  • 别 名葱苒、葱葵、山葱

  • 所属功效类 涌吐药

  • 百合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辽宁等地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藜芦 Veratrum nigrum Linnaeus 的干燥根及根茎。(《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辽宁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季采挖,除去苗叶,泥沙,晒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春季采挖,除去苗叶,泥沙,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棕色,纤维状,下面丛生须根,长10-20cm,粗约3cm,表面黄白色或黄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中心有一淡黄色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辛、极苦,有刺喉感。(《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棕色纤维状的叶基,下面丛生须根,根长10-20cm,直径约0.3cm,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上端有细密的横皱纹,下端多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中心有一淡黄色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辛,极苦,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性味归经

辛、苦,寒;有毒。归肝、肺、胃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辛、苦,寒。有毒。归肝、肺、胃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功效

催吐,祛痰,杀虫。(《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吐风痰,杀虫毒。(《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主治

用于中风痰饮,喉痹,疟疾;外用治疥癣,恶疮。(《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用于中风痰涌,喉痹不通,久疟,癫痫等症。外用治疥癣秃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法用量

2-3g。(《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0.3~0.9g。外用适量,研末或调敷。(《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药禁忌

不宜与诸参、芍药、细辛同用。体虚气弱及孕妇禁用。(《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鉴别

(1)本品根的横切面: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60μm,并含淀粉粒。内皮层明显。中柱初生木质部13-14原型;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髓部较小。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产生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产生淡黄色沉淀。

(3)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藜芦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4∶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中药配伍

1.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2.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3.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4.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5.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6.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
7.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8.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细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散)
9.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10.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11.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12.治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13.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药理作用

1.催吐作用  藜芦所含的总生物碱口服可引起呕吐,本品为强力催吐剂。
2.降压作用  黑藜芦乙醇提取物0.05〜0,1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能使血压下降,并伴有心跳减慢,呼吸抑制。其降压作用是反射性的,即药物作用于心、肺和颈动脉窦感受器(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下降。对慢性高血压狗口服1-1.258g/kg,连服14d,亦有降压作用。其中猫静脉注射后,可使血压下降70%,且能维持数小时之久。贵州产的藜芦粗提液用麻醉犬或猫所作的试验亦证明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无快速耐受现象,降压同时伴有心跳减慢,呼吸抑制甚至暂停。对肾性高血压狗亦有降压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也证明,藜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水浸液、总生物碱给麻醉狗或猫静脉注射,能使血压下降、心跳变慢、呼吸抑制;兴安藜芦浸膏(5mg/kg)及醇溶液(0.05mg/kg)给麻醉犬静注也有降压作用。
3.抗微生物及灭虫作用  藜芦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和各种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藜芦还抑制结核杆菌,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但有效剂量接近催吐剂量。1%-5%黑藜芦溶液对蚊、蝇、虱、蚤有强烈杀灭作用。(《中华本草》)

毒性

本品毒性猛烈,给小鼠皮下注射本品浸出液,LD50为1.78±0.38g/kg;介文碱(芥芬胺)给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9.3mg/kg。本品全株有毒,以根的毒性最大。除可由消化道吸收外,尚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主要从肾脏排泄。藜芦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其毒性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后肢瘫痪、抽搐、恶心、呕吐、流涎、腹泻、便血、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迷,终以呼吸抑制而死亡。天目藜芦碱给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26mg/kg,静脉注射的LD50为3.2mg/kg。(《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
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传说渊源

       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这样一故事:有一妇女自幼得了风痫病,并日渐加重。严重时每天要犯十几次。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饥。她在田野中见有一种好象大葱的草,就采回蒸熟饱吃了一顿。到后半夜忽然感觉腹中难受不安,吐出许多粘稠如胶样的痰涎,接连几天,吐出的东西大约有一二斗。同时浑身出汗如水洗,非常困倦,自认为难以活命了。谁知三天后,不仅身体渐觉轻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她拿所吃的“葱”去问别人,别人告诉她说这叫“憨葱”,就是药书上的“藜芦”。
       俗话说:“怪病多生于痰”。这则故事中的病历,虽属一次不自觉的偶然巧合,但从中可以看出中药藜芦对于治疗痰饮所致的怪病是有一定奇效的。

原标题:藜芦
词条标签:藜芦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