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蚕茧(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蚕茧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夏季收集孵化出蚕蛾的茧壳,晒干。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中药名称蚕茧

  • 中药学名(拉丁名)INCUNABULUM BOMBYCIS

  • 别 名蚕衣、茧黄、绵蚕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的蚕壳。(《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分布产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夏季收集孵化出蚕蛾的茧壳,晒干。(《中药大辞典》)

取蚕茧剪开或置沸水中烫死后,取出蛹。干燥,或取蚕蛾孵化后的茧壳。(《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药材性状

蚕茧长椭圆形或中间稍缢缩,长3-4cm,直径1.7-2.1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很有规律。体轻而韧,不易撕裂。微有腥气,味淡。(《中药大辞典》)

本品呈长椭圆形,有的中部稍溢缩,长3-4cm,直径1.7-2.1cm。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附有蚕丝,呈绒毛状。内壁的丝文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偶有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蚕蛹一枚。(《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性味归经

《纲目》:“甘,温,无毒。”

甘,温。归脾、膀胱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药材功效

止血,止渴,解毒疗疮。(《中药大辞典》)

收涩、止血。(《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药材主治

主治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吐食,痈疽脓成不溃,疳疮。(《中药大辞典》)

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小便过多。(《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或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中药大辞典》)

3-9g;外用适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防压。(《中药大辞典》)

置干燥处,防贮、防压。(《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药材鉴别

取本品约10g,加30%硫酸溶液50ml,加热,煮沸3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3-5ml置试管中,加茚三酮试液数滴,水浴加热5-10分钟,溶液显蓝紫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中药配伍

①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圣惠方》茧黄散)
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朱氏集验医方》)
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白矾捶碎,实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作痛,更服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
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⑤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中药炮制

蚕茧: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蛹体,筛去灰屑。

煅蚕茧:取净蚕茧壳,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冷却后取出。(《中药大辞典》)

蚕茧:去掉蛹、蚕皮等杂质。

蚕茧炭:取净蚕茧照锻炭法小心制炭(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ⅡD)。(《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版》)

药理作用

蚕蛾的茧有拟胆碱作用。经处理的蚕茧90%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压、离体豚鼠回肠及家兔十二指肠均呈现胆碱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对横纹肌无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原标题:蚕茧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