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杠板归(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杠板归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杠板归

  • 中药学名(拉丁名)POLYGONI PERFOLIATI HERBA

  • 别 名河白草、犁尖草、蛇倒退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蓼科

  • 分布区域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有棱角,多分枝,直径可达0.2cm;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钩刺,节略膨大,节间长2-6cm,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叶互生,有长柄,盾状着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近等边三角形,灰绿色至红棕色,下表面叶脉和叶柄均有倒生钩刺;托叶鞘包于茎节上或脱落。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圆形,花小,多萎缩或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酸。(《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酸,微寒。归肺、膀胱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体质虚弱者及孕妇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皮层薄,为3-5列细胞。中柱鞘纤维束连续成环,细胞壁厚,木化。韧皮部老茎具韧皮纤维,壁厚,木化。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大,单个或3-5个成群。髓部细胞大,有时成空腔。老茎在皮层、韧皮部、射线及髓部可见多数草酸钙簇晶,嫩茎则少见或无。老茎的表皮和皮层细胞含红棕色物。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主脉和叶缘疏生由多列斜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组成的钩状刺。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7-62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热水25ml,置80℃水浴上热浸30分钟,不时振摇,取出,趁热滤过,滤液加稀盐酸1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每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2.治痈肿:鲜扛板归全草60–90g。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3.治乳痈痛结: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4.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30g,扛扳归75g,—枝黄花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5.治瘰疬:扛板归20g,野南瓜根90g。瘦猪瘦肉120g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
6.治附骨疽:扛板归20-30g。酒水各半煎2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5-6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7.治似麻风型的脱节癞:蛇倒退(红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治莲草、车前草(鲜者)各45g,煎水内服。
8.治黄水疮:蛇倒退叶(为细末)30g,冰片1.5g。混合,调麻油涂搽。(7-8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9.治坐板疮:乌贼骨三钱,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王秋良家秘》)
10.治痔疮、肛漏:扛板归30g,猪大肠60g。炖汤服。(《江西草药》)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
2.《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3.王安卿《采药志》:“治翻胃噎嗝,疟疾,叶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4.《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瘰疬,跌打,一切毒蛇伤。”
5.《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
6.《广东中药》:“治斑痧热症,止泻痢,外洗天泡疮,痔疮,皮肤瘙痒。并治夹色伤寒。”
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8.《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治感冒,气管炎,腹泻,小便混浊,痈疽,湿疹。”
9.《广西本草选编》:“治湿热带下。”
10.《福建药物志》:“治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脱肛,中耳炎。”

传说渊源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农民上山打柴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脚,不一会儿,他的小腿肿得有大腿那么粗,全身发起热来,不久就死掉了。家里人毫无办法,只好痛苦地将他装进棺材入葬。棺材已经抬到地里,正准备埋葬,死者的一个朋友急匆匆赶来。他是个医生,所以他立即开棺,按摩死者的脉搏,又听了听死者的心脏,断定死者虽中毒不浅,但还未死亡。他马上取出随身的草药敷在伤口上,还嚼了一些草药灌进死者的嘴里。半个小时之后,病人的脸色有所好转,不一会儿竟苏醒过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问医生这是什么药。医生笑道:“此药乃祖上所传,并没有什么名字。今天它救人一命。棺材也用不着了,一会儿还要扛回去,此药就叫杠板归吧!”

原标题:杠板归
词条标签:杠板归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