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蟑螂(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蟑螂为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us)、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ricius)的全体。夜间在厨房、墙角、坑边、仓库等处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产于全国各地。

  • 中药名称蟑螂

  • 中药学名(拉丁名)PERIPLANETA AMERICANA

  • 别 名蜚蠊、负盘、石姜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产于全国各地。

来源

本品为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us)、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ricius)的全体。(《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全国各地。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夜间在厨房、墙角、坑边、仓库等处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美洲蜚蠊:本品呈椭圆形,较大,长4.3-5.5cm。体红褐色,背腹扁平,头小,向腹面倾斜,触角1对,长线状,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前胸扩大如盾黄色宽带纹。足3对,侧扁,基节宽大,腿节有胫节上具刺,跗5节,末端有2爪;翅2对,膜质,前翅小,后翅大,掩盖腹端;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质松脆,易碎。气微腥,味微咸。
东方蜚蠊: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约 2.5cm,外表面深褐色,有油状光泽。
澳洲蜚蠊:形与美洲蜚蠊相似,体较小,体褐棕色,体长约3.5cm。(《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咸,寒。(《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散瘀,化积,解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癥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g(或1-3只);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防蛀。(《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儿疳初起:蟑螂,去头、足、翅,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草镜》)
2.治臌胀: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
3.治疔疮: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纲目拾遗》)
4.解诸疔毒:灶上红蟑螂五个。研烂,热酒冲服。取汗为度。(《养素园传信方》)
5.治白火丹:蟑螂,瓦上焙干,为末,白滚汤服一二个。兼治疔疮。(《纲目拾遗》)
6.治无名肿毒: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慈航活人书》)
7.治吐血:蟑螂五个,止去翅净,在火盆净瓦上焙干,为末,用湿腐皮包一个,滚汤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间断。(《纲目拾遗》)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焙干研末。(《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
2.《别录》:“通利血脉。”
3.《新修本草》:“食之下气。”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饮食诸毒。”

原标题:蟑螂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