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鲎壳(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鲎壳为鲎科动物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的甲壳。捕杀后将壳洗净,晒干。主要分布于北部湾、广西沿岸和香港。

  • 中药名称鲎壳

  • 中药学名(拉丁名)Carapax Tachyplei Tridentati

  • 别 名鲎鱼壳、鲎甲

  • 所属功效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湾、广西沿岸和香港

来源

本品为鲎科动物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的壳。(《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要分布于北部湾、广西沿岸和香港。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捕杀后将壳洗净,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形似瓢,由头胸甲、腹甲及尾剑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cm。外表面棕红色一至灰棕色,较光滑,有光泽。内表面灰棕色。胸甲略呈马蹄形,前缘圆;腹甲后部显着窄,两缘有6个在的侧棘,雌的3对侧棘短小。尾剑细长,坚硬。质坚脆,易折断。气微,味微咸。(《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肝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化痰止嗽,散瘀,解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咳嗽气急,喉中痰鸣,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丹毒。(《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0-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咳嗽,喉中呀呷作声,积年不痊者: 堂鱼壳半两,猪牙皂荚一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贝母一分(爆微黄)讨吉梗一分(去芦头)。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每含一丸,旋咽其汁,服三丸即吐出恶涎。(《圣惠万》)

2.治胃炎:鲎壳焙干研末,开水或米汤冲服,每次1匙,日服3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跌打损伤疼痛: 陈鲎甲,烧灰泡酒服。

4.治创伤血出不止: 鲎甲,殿存性为末,敷伤口。

5.治汤火伤: 鲎甲燃存性研末,调茶油敷患处。(3-5方出自《泉州本草》)

6.治带状疱疹:鲎壳末,茶油调膏,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7.治湿疹:鲎壳研粉,调生油涂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相关论述

1.《纲目》:治积年呷嗽。

2.《本草求原》:壳灰开油,搽子粒疮。

3.《中国药用海洋生物》:“用于铁打损伤,创伤出血,烫火伤,带状疱疹。”

4.《中国药用动物志》:“活血祛瘀,解毒。”

原标题:鲎壳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