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海蜇皮(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海蜇皮为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或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s的伞部。8-10月间捕捞海蜇时将伞部加工成“海蜇皮”。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亦产。销全国各地。

  • 中药名称海蜇皮

  • 中药学名(拉丁名)Cutis Rhopilemae

  • 别 名白皮子、白皮纸、秋风子

  • 所属功效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

来源

本品为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或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s的伞部。(《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亦产。销全国各地。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8-10月间捕捞海蜇时将伞部加工成“海蜇皮”。(《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呈半圆形,直径25-45cm,最大可达50cm以上。上伞突出,光滑,中胶层较厚,其边缘有8个缺刻,两缺刻间各有14-20个缘瓣。下伞较薄,边缘有发达的环肌,向内凹陷,其中夹有8个口腕基。干品伞部多皱褶。质坚而韧,不易折断,气腥,味咸。(《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肝、肾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化痰消积,祛风解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咳嗽痰喘,痞积,头风,风湿关节痛,白带过多,疮疡肿毒。(《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敷贴。(《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

中药配伍

1.消痞:(1)白皮子同荸荠烧酒浸服。(2)白皮子、荸荠同煮,止食荸荠。(《纲目拾遗》引王圣俞方)

2.治头风:(白皮子)贴两太阳。能拔风湿外出。

3.治膝骸湿::以白皮子贴之。(2-3方出自《纲目拾遗》)

4.治流火:海蛰皮薄者贴上,燥则易之。(《纲目拾遗》引《文堂集验方》)

5.治无名肿毒: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软,中开一孔贴上。重者溃,轻者散,又止痛。(《纲目拾遗》引《医方集听》)

6.治烂腿: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冒贴,内掺银朱。(《纲目拾遗》引《救生苦海》)

7.治哮喘:海蜇皮、鲜猪血各125g。炖服。

8.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海蜇皮125g(漂净),荸荠375g(洗净,连皮用)。加水1000ml,煎至250ml,空腹分2次服;或制成流浸膏,每次10-15ml,日服2次,空腹服。适于各期高血压病,可长期服用而无副反应。

9.治颈淋巴结结核:海蜇皮31g(漂净),鲜荸荠125g。水煎服,日服1剂,连服1星期。(7-9方出自《山东药用动物》)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2.《纲目拾遗》:“味咸、涩,性温。”

3.《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4.《山东药用动物》:“性平,味咸。入肝、肾经。”

5.《山东药用动物》:“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祛风,除湿,消积,润肠等功能。用于治疗痰嗽,哮喘,痞积,头风,大便燥结,白带,风湿膝关节痛,高血压,溃疡病,无名肿毒等。”

原标题:海蜇皮
词条标签:海蜇皮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