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马铃薯(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块茎。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全国各地均产。

  • 中药名称马铃薯

  •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SOLANI TUBEROSI

  • 别 名洋芋、山洋芋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茄科

  •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块茎。(《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块茎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cm,表面白色或黄色,节间短而不明显,侧芽着生于凹隐的”芽眼“内,一端有短茎基或茎痕。质硬,富含淀粉。气微、味淡。(《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甘,平。(《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和胃健中,解毒消肿。(《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胃痛,痄腮,痈肿,湿疹,烫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或煎汤。外用:适量,磨汁涂。(《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新鲜(未发芽)马铃薯,洗净(不去皮)切碎,捣烂,用纱布包挤汁,每日早晨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适量,连服2-3星期。服药期间,禁忌刺激性食物。(《食物中药与便方》)

毒性

发芽的马铃薯,带青色的块根肉中含很小量的茄碱,对人体不致有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储藏并不增加含量),茄碱含量可较正常增高4-5倍,甚至超过0.4g/kg,而0.2g游离茄碱即可产生典型的皂碱毒反应。症状虽严重,但不致死亡。有报告小孩服用发绿的马铃薯,发生严重胃肠炎而死亡者。(《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补气,健脾,消炎。”
2.《食物中药与便方》:“和胃,调中,健脾,益气。”

原标题:马铃薯
词条标签:阳芋马铃薯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