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豆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豆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Glycine max (Linn.) Merr.的加工制成品。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1d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全国各地均产。

  • 中药名称豆腐

  • 中药学名(拉丁名)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豆科

  •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Glycine max (Linn.) Merr.的加工制成品。(《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

其他

性味归经

甘,凉。归脾、胃、大肠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目赤肿痛,肺热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虚腹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外用:适量,切片敷贴。(《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2.治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纲目》)
3.治咸哮,痰火吼喘(包括急性支气管哮喘等):豆腐1碗,饴糖60g,生萝卜汁半酒杯。混和煮一沸。每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中药炮制

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1d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宁源《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2.《纲目》:“清热散血。”
3.《医林纂要▪药性》:“清肺热,止咳,消痰。”
4.《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眼肿痛。”
5.《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6.《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7.《食物考》:“和中利脏,解毒下结。”

传说渊源

       关于豆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可能就是淮南王刘安与八公的故事。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十六岁时被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据说刘安喜好炼丹修道,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因此不惜重金,广泛招请江湖方术之士炼丹修身。一日,有八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登门求见淮南王,称有长生不老之术要传授给王爷。刘安听说之后非常不屑,派人传话道:本王求的是长生不老之术,你们八个自己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还谈什么长生不老。
       老爷爷们听了之后马上把自己变成了面如桃花的粉嫩小童子,刘安一看这是有大神通的仙人啊,赶忙用盛大的礼乐招待八位老人。门吏一见大惊,急忙禀告淮南王。刘安一听,顾不上穿鞋,赤脚相迎。八位又变回老者。恭请入内上坐后,刘安拜问他们姓名,原来是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刘安立刻拜八公为师,一同在都城北门外的山(今八公山)中苦心修炼长生不老仙丹。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八公中的苏飞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刘安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盖“离奇”的谐音。

原标题:豆腐
词条标签:大豆豆腐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