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柘木(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柘木为桑科植物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ex Lavallee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砍取树干及粗枝,趁鲜剥去树皮,切段或切片,晒干。产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及西南等地。

  • 中药名称柘木

  • 中药学名(拉丁名)LIGNUM MACLURAE TRICUSPIDAT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桑科

  • 分布区域、产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及西南等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ex Lavallee的木材。(《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桑科植物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ex Lavallee的干燥根及茎枝。(《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及西南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茎木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砍取树干及粗枝,趁鲜剥去树皮,切段或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或段,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性状

木材圆柱形,较粗壮。全体黄色或淡黄棕色。表面较光滑。质地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黄色至黄棕色,中央可见小髓。气微,味淡。(《中药大辞典》)
本品呈段状或不规则块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主根外皮橙黄色或橙红色,具多数纵皱纹,有的密布细小类白色点状或横长疤痕,栓皮菲薄,多成层状,极易脱落,脱落处显灰黄色或棕褐色。茎枝表而灰褐色或灰黄色,具黄白色点状或横长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皮层窄,色深,木部发达,具细小密集的导管孔。气微,味淡。(《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性味归经

甘,温。(《中药大辞典》)
甘,温。归肾、肝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功效

滋养肝肾,舒筋活络。(《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虚损,妇女崩中血结,疟疾。(《中药大辞典》)
用于肝肾不足,月经量过多,崩漏,腰膝酸痛,跌打损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外用:煎水洗。(《中药大辞典》)
5-15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壁厚。木栓细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石细胞单个或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明显,层纹清晰。导管多为具缘纹孔。草酸钙方晶散在。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柘木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別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6:2: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中药配伍

1.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2.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或润透,切片,干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补虚损。”
2.《日华子》:“主妇人崩中血结及主疟疾。”
3.艾原甫:“滋养血脉,调益脾胃。”(引自《宝庆本草折衷》)

原标题:柘木
词条标签:柘树柘木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