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鸡眼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鸡眼草为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和竖毛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的全草。7-8月采收,鲜用或晒干。鸡眼草产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竖毛鸡眼草产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 中药名称鸡眼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KUMMEROWIAE

  • 别 名掐不齐、人字草、小蓄片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豆科

  • 分布区域鸡眼草产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和竖毛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的全草。(《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或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的干燥全草。(《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

鸡眼草产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竖毛鸡眼草产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中药大辞典》)
夏、秋季植株茂盛时采挖,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鸡眼草: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5-30cm,被白色向下的细毛。三出复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叶端钝圆,有小突刺,叶基楔形;沿中脉及叶缘疏生白色长毛;托叶2片。花腋生,花萼钟状,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浅玫瑰色,较萼长2-3倍。荚果卵状矩圆形,顶端稍急尖,有小喙,长达4mm。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褐色斑点,气微,味淡。
竖毛鸡眼草:茎多枝,较粗壮,长10-25cm,疏被向上生长的硬毛。三小叶,完整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叶基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叶缘有白色长硬毛。花簇生于叶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钟状,花冠暗紫色。荚果卵形,长约3mm。种子黑色,平滑。(《中药大辞典》)
鸡眼草:本品茎长20-30cm,直径1.5-2mm,有多分枝;表面红棕色,下部色较深,渐上则变淡;小枝密被向下反卷的白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白色,髓部充实或于老茎为中空。叶皱缩,易脱落,完整叶为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或倒卵状长椭圆形,中央1枚较大,长0.8-1.4cm,宽3-5mm,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先端圆,具小短尖头,基部狭楔形,侧面两小叶较小而圆形;具羽状网脉;叶柄叶缘及叶背主脉上均具细毛;托叶膜质,棕褐色。气微,味淡。 
长萼鸡眼草:本品与鸡眼草相似,唯茎较粗;小叶倒卵形,先端钝圆或中央凹入;萼片较长;小枝被向上伸出毛。(《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性味归经

甘、辛、微苦,平。(《中药大辞典》)
微苦,凉。(《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中药大辞典》)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感冒,暑湿吐泻,黄疸,痢疾,疳疾,痈疖疔疮,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中药大辞典》)
用于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痢疾。(《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中药大辞典》)
15-60g。(《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阴凉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绿色,有微弱刺鼻气味。非腺毛由2个细胞组成,顶端细胞较长,基部细胞扁形稍细;腺毛的腺头山4个细胞组成,腺柄为1个细胞;可见晶鞘纤维束的碎片,每个薄壁细胞含一粒斜方晶体。(《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中药配伍

1.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90-120g。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2.治小儿疳积:鸡眼草全草15g。水煎服,连服3d。(《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夜盲:(三叶人字草)全草9g,研粉,与猪肝30-60g蒸食。(《广西本草选编》)
4.治黄疸型肝炎:鲜鸡眼草、鲜车前草各60g。水煎服。或鸡眼草、六月雪、阴行草各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迎风流泪:鸡眼草、狗尾草各90g,猪肝120g。水炖至肝熟,食肝喝汤。(《安徽中草药》)

药理作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干燥。(《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
2.《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凉水饮之。”
3.《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4.《湖南药物志》:“治跌打损伤,红白痢疾。”
5.《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下痢及小儿疳疾。”
7.《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
8.《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利湿健脾,解热止痢。治小儿疳积,黄疸肝炎,赤白久痢。”
9.《陕西中草药》:“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
10.《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利尿通淋,解热止痢。治中暑腹中绞痛,腰部酸痛伴微热,疟疾,肿毒作痛。”

原标题:鸡眼草
词条标签:鸡眼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