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独活(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 (Shan et Yuan) Yuan et Shan的根。育苗移栽的在当年10-11月,直播的在生长2年后收获,挖出根部,去除枯萎茎、叶,抖去泥土,摊晾干水气后,堆放炕楼上,用柴火熏炕,炕干至五成干时,将每枝顺直捏拢,扎成小捆,炕至全干即成。一般1hm2产量为33750-50650kg。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 中药名称独活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Angelicae Biserratae

  • 别 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

  •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 伞形科

  •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 (Shan et Yuan) Yuan et Shan的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育苗移栽的在当年10-11月,直播的在生长2年后收获,挖出根部,去除枯萎茎、叶,抖去泥土,摊晾干水气后,堆放炕楼上,用柴火熏炕,炕干至五成干时,将每枝顺直捏拢,扎成小捆,炕至全干即成。一般1hm2产量为33750-50650kg。(《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长1.5-4cm,直径1.5-3.5cm,下部有数条弯曲的支根,长12-30cm,直径0.5-1.5cm。表面粗糙,灰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横裂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根头部有环纹,具多列环状叶柄痕,中央为凹陷的茎痕。质坚硬,断面灰黄白色,形成层环棕色,皮部有棕色油点(油管),木部黄棕色;根头横断面有大形髓部,亦有油点。香气特异,味苦辛,微麻舌。
以条粗壮、油润、香气浓者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温。归肾、膀胱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窄,有少数油室,径向32-72μm,切向至120μm。韧皮部较宽,约占根半径的1/2,油室3-8列,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4-80μm,外缘油室切向约至160μm,近形成层油室甚小;韧皮射线宽3-6列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少,单个或2-3个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黄色或淡棕色。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由10数个分粒组成。②油室多破碎,横断面周围分泌细胞类长圆形,直径9-22μm,胞腔内大多含黄绿色或淡黄棕色分泌物及油滴。③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4-81μm。此外,有木栓细胞及类圆形或类长方形薄壁细胞。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去乙醚,残渣加石油醚(30-60℃)3ml,振摇,滤过。滤渣加乙醇3ml溶解,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紫蓝
色荧光。(检查香豆素)
(2)取上述乙醇溶液1ml,加新配制的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后加1%三氯化铁盐酸溶液2滴,摇匀,显橙黄色。(检查香豆素)
品质标志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独活”项下方法测定醚溶性浸出物,本品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0%。(《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用于风寒湿痹,腥膝疼痛。独活辛能祛风,苦能胜湿,性温散寒,为治疗风寒湿痹之要药。因其主入肾经,“专理下焦风湿”,故尤多用于病位偏下之腰膝疼痛,应用时常与秦艽、威灵仙、细辛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品以加强疗效。若少阴寒湿腰痛,不能转侧,可与苍术、防风、细辛等同用,共奏胜湿散止痛之效,如《症因脉治》之独活苍术汤。若病程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而见腰腿冷痛,酸软无力,屈伸不利等,常与桑寄生、地黄、当归、人参等同用,以祛风湿,益气血,补肝肾,标本同治,加《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2、用于头痛、齿痛。独活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凡头痛、齿痛之因于风寒湿而引发者。皆可用之以散邪止痛。治头痛,与川芎、白芷、蔓菁子等同用,益增止痛之效;若“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痛在脑齿”,用之以搜伏风,常与细辛、生地、川芎等同用,如《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治牙痛,可单用本品止痛,如《肘后方》治风齿疼颊肿,用独活以酒煎热含漱;亦可与细辛、川穹、羌活、生地等同用,散邪止痛之效更佳,如《证治准绳》独活散;若风火牙痛,牙龈红肿者,可配石膏、升麻、细辛等以散风清热而消肿止痛。
3、治八风十二痹: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上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千金要方》独活酒)
4、治腰背痛,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沉重,或腰痛孪脚重痹: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5、治骨节风冷,耐寒暑,益气血:独活(去芦头)、干姜(炮)、山茱萸(洗、焙)、桂(去粗皮)。上四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二千杵,九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渐加至三十丸。((《圣济总录》四味丸)
6、治少阴寒湿腰痛,不能转侧,头痛身疼,无汗拘紧,脉左尺细紧: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寒甚加生姜、桂枝。(《症因脉治》独活苍术汤)
7、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活幼心书》独活汤)
8、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肘后方》独活酒)
9、治脚气肿胀痛:真川独活五钱,木瓜、牛膝各一两。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10、治产后中柔风,举体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独活八
两,当归四两。上二味,㕮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出,身润则瘥。若上气者,加桂心二两,不瘫更服。(《千金要方》引《小品方》)
11、治历节风痛:独活、羌活、松节等分。用酒煮过,每日空心饮一杯。((《纲目》引《外台》)
12、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延年方》)
13、治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酒服三合,未瘥再服。(<《纲目》引《小品方》)
14、治卒中急风,口噤不开者:独活四两,桂二两。以酒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开口与之。温卧,火炙,令取汁。(《肘后方》)
15、治风痉:独活半两(锉),荆芥穗一两。上以水三盏,煎荆芥汁一大盏,再入独活煎一半,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独活汤)
16、治产后中风,口面㖞斜,语涩,筋脉拘急:独活(去芦头)一两半,枳壳(去瓤,杵,麸炒)、芎藭、当归(切,焙)各一两,竹沥半碗,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各半两,防风(去叉)、蔓荆实各一两。上将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竹沥一合,再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普济方》独活汤)
17、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生地黄
汁一升,竹沥一升.独活三两。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即愈。(《千金要方》)
18、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独活四两,桂心、芍药、栝楼根、生葛各二两,生姜六两,甘草三两。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千金要方》独活汤)
19、治小儿痫,手足掣纵:十指颤,舌强:独活、麻黄、人参各二分,大黄四分。上以水二升,煮麻黄,减三合,去沫,纳诸药,煎九合,分三次服。(《幼幼新书》引《婴孺》独活汤)
20、治少阴寒郁头痛:川独活五钱,防风二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21、治外感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22、治头目旋运:川穹、独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藁本(去土)、旋覆花、蔓荆子、细辛(去叶、土)各一曲,石膏(研)、甘草(炙)各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热服,食后。(《杨氏家藏方》独活汤)
23、治风头眩运,倒仆不定:独活(去芦头)六两,石膏四两(碎),枳实(去瓤,麸炒)、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各三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酒半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四神汤)
24、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㕮咀,以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千金要方》)
25、治齿痛:独活三两,黄芩、芎藭、细辛、荜拨荇二两,当归三两,丁香一两。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漱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千金要方》含漱汤)
26、浣洗一切痈疽:独活、黄芩、莽草、当归、川芎、大黄、赤勺药各一两。上为散,分作两次,先用猪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普济方》独活散)

中药炮制

1、独活:《雷公饱炙论》:“采得后,细锉,拌淫羊藿,蓑二日后暴干,去淫羊藿用。”《仙授理份续断秘方》:“去芦。”《圣惠方》:“捣碎。”《本事方》:“去芦头,焙。”《局方》:“去苗。”《卫生宝鉴》:“去皮净,(铡)锉过。”《仁术便览》:“去毛土,洗晒切。”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走油变黑者,大小个分开,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2、炒独活:《普济方》:“盐水浸焙。”《外科理例》:“去节,炒。”《纲目》:“寻常去皮或焙用尔。”现行,取净独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独活粗制剂(品种未鉴定)予麻醉犬或猫静注,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酊剂作用大于煎剂。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降压,注射阿托品后,降压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抑制。独活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煎液在蛙腿灌注时,有收缩血管作用。以酶、受体等指标进行筛选表明,独活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等活性。独活水提取部分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提取得其有效成分γ-氨基丁酸(GABA)。
2、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独活醇提取物对ADP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在Chandler法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实验中,可明显后延“雪暴”(血小板开始聚集时间)出现和血栓形成的时间,并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减轻,此外,醇提取物还可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因此有抑制血小扳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3、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独活煎剂或流浸膏,给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产生镇静及催眠作用,甚至可防止士的宁对蛙的惊厥作用,但不能使其免于死亡,小鼠热板法证明,独活有镇痛作用。腹腔注射欧芹酚甲醚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后爪水肿和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
4、光敏作用:独活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呋喃香豆精类化台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可使受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光敏感活性以花椒毒素最强,香柑内酯次之。
5、解痉作用:独活所含成分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6、抗肿瘤作用:独活中所含的呋喃香豆精类成分如香柑内酯和花椒毒素具有抑制P掺入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的作用。花椒毒素、香柑内酯等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7、抗菌作用:独活煎剂于体外对结核杆菌的MIC为1:100,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l00μg/ml。独活中的光敏物质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一般无明显抗菌活性,但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一起曝光.也发生光敏作用,使细菌死亡。
8、其他作用: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物质能激活大鼠脂肪细胞由肾上腺素诱导的脂肪分解。香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花椒毒素作用较弱。独活静注可兴奋呼吸,使其加深、加快。(《中华本草》)

毒性

毒性:大鼠肌内注射花椒毒素、香柑内酯的LD50分别为160mg/kg、945mg/kg。(《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甘,微温,无毒。”
3、《药性论》:“味苦、辛。”
4、《医学启源》:“味甘、苦,平。足少阴肾引经药也。”“《主治秘要》云:味辛而苦,气温,性味薄而升。”
5、《本草发挥》:“《主治秘要》云:气厚味薄,沉而升。阴中阳也。”
6、《滇南本草》:“行十二经络。”
7、《品汇精要》:“性温泄散。气味俱薄,阳也。真香。”
8、《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9、《本草正》:“味苦,气香,性微凉。升中有降。”“入肾与膀胱两经。”
10、《本草通玄》:“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
11、《药品化义》:“属阴中有微阳,气香而浊。味苦微辛,性微温。能沉能浮,性气与味俱重。入心、肝、肾、膀胱四经。”
12、《痘疹会通·药性》:“性苦寒。”
13、《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14、《别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15、《药件沦》:“能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16、《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治风须用,及能燥湿。又云: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
17、张元素:“散痈疽败血。”(引自《纲目》)
18、《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二:诸风掉眩,颈项难伸;风寒湿痹,两足不用。”
19、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引自《纲目》)
20、《滇南本草》:“(疗)表汗。”“又治两肋面寒疼痛。”
21、《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日赤肤痒。”
22、《本草正》:“善行滞气。”“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23、《眼科全书》:“明目,治黑花。”
24、《医林纂要·药性》:“补肝,润肾,行湿,按风。”
25、《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26、《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27、《医学启源》:“若与细辛同用,治少阴经头痛。”
29、《品汇精要》:“合地黄等分,每服三钱,治牙风上攻肿痛;每用四两,合好酒一升,煎半升温服,治中风通身冷,口噤不知人。”
30、《药鉴》:“主苍术,治两足之湿肿;君荆翘,散下身之痈毒;佐黄柏,止血崩如神;臣查根,逐痘毒极验。”
31、《本经逢原》:“与细辛同用,治厥阴头痛目眩。又足少阴经伏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者,非此不治。”
32、《本草用法研究》:“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3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34、《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炎中,成、咸非独活所宜。”
35、《别录》:“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6、《本草图经》:“独活、羌活,出雍州川谷,或陇西安南,今蜀汉出者佳。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或黄或紫。结实时,叶黄者是夹石上生,叶青者是上脉中生。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一名独摇草。《本经》云:二物同一类,今人以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一说)按陶隐居云:独活生西川、益州北部,色微白,形虚大,用与羌活相似。今蜀中乃有大独活,类桔梗而大,气味了不与羌活相类,用之微寒而少效。今又有独活,亦自蜀中来,形类羌活,微黄而极大,收时寸解,干之气味亦芳烈,小类羌活。又有槐叶气者,今京下多用之,极效验,意此为真者。而市人或择羌活之大者为独活,殊未为当。大
抵此物有两种:西川者黄色,香如蜜;陇西者紫色,秦陇人呼为山前独活。古方单用独活,今方既用独活而又用羌活,兹为谬矣。”
37、《纲目》:“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他地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苏颂所说颇明。按王贶《全生指迷方》云:羌活须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独活是极大羌活有臼如鬼眼者,寻常皆以老宿前胡为独活者,非矣。近时江淮山中出一种上当归,长近尺许,白肉黑皮,气亦芳香,如白芷气,人亦渭之水白芷,用充独活,解散亦或用之,不可不辨。”

原标题:独活
词条标签:重齿当归独活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