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蓍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蓍草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 alpin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阴干。主产于江西、湖南、陕西。

  • 中药名称蓍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ACHILLEAE HERBA

  • 别 名蓍、蜈蚣草、飞天蜈蚣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西、湖南、陕西。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 alpin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江西、湖南、陕西。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阴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部有髓或中空。叶常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长线状披针形,裂片线形,表面灰绿色至黄棕色,两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复伞房状,黄棕色;总苞片卵形或长圆形,覆瓦状排列。气微香,味微苦。(《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酸,平。归肺、脾、膀胱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解毒利湿,活血止痛。(《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15-45g,必要时日服二剂。(《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体虚及孕妇忌服。”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极多,多为5细胞,顶端细胞细长呈长鞭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0-40μm,外壁具细小刺状突起,具3个萌发孔。纤维成束或散在,多碎断,细胞壁厚,孔沟明显。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稀盐酸1ml、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蓍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醋酸—水(1:15:1.5:1.5: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蓍草总酸流浸膏 3.75g/kg给大鼠口服,显着抑制蛋清性足肿胀。总酸2.5g/kg给大鼠口服,连续7d,对棉球肉芽肿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去肾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肿实验表明,总酸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表现的。总酸对切除肾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时间也无明显影响。从总酸中分离出琥珀酸、延胡索酸和α-呋喃甲酸。分别给小鼠皮下注射1/4LD50剂量的上述各酸,以及安全剂量(本实验为2.160g/kg)的乌头酸,均显着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郭肿胀,延胡索酸与乌头酸作用较弱。4种有机酸皮下注射,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其中琥珀酸与α-呋喃甲酸作用较好。琥珀酸1.225g/kg、0.613g/kg,乌头酸2.000g/kg皮下注射,均显着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乌头酸3.000g/kg、α-呋喃甲酸0.250g/kg、琥珀酸1.225g/kg皮下注射,均可显着降低组胺诱导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2.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琥珀酸1.00g/kg、延胡索酸0.50g/kg和乌头酸1.00g/kg分别给家兔皮下注射,在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后2h或3h,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小鼠口服总酸5.0g/kg,显着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琥珀酸1.225g/kg、延胡索酸0.838g/kg、α-呋喃酸0.156g/kg,也均可显着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上述各酸和乌头酸时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均无镇痛作用。 小鼠口服总酸5.0g/kg,1h后小鼠活动减少,安静嗜睡,并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纳致睡眠小鼠数目增加。琥珀酸等4种有机酸,也有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作用。
3.抗菌作用:10%鲜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纸片法,可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据报道,蓍草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南药

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本经》云:味苦。楮实味甘,其楮实移在木部也。”

原标题:蓍草
词条标签:高山蓍蓍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