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是全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弘扬“求真求实、精勤博极”李时珍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科学发展,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
学校扎根荆楚大地,面向行业,辐射全国,聚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和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在推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国家“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首批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接受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实地考察和评估,获专家组高度认可。中医药科学研究成果连续三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工作连续5年获湖北省委表彰,连续6届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即将迎来60周年建校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中医药大学进一步坚持传承创新、开拓进取,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汇聚起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
特色立校 在传承创新中找准历史方位
以办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60年办学历史中,湖北中医药大学始终与国家、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践行使命担当。
在国家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该校积极探索“读经典、重传承、做上工”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建立起“三段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体系和“七个环节”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2007年,该校入选国家“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首批改革试点高校,是同时承担3个改革试点项目的5所中医药院校之一。其中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3年来,学生中医学医师资格考试平均成绩均高出全国平均分。
依托校内现有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年病中药新产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科技平台,该校着力构建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成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主持完成国内首部中医药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在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学校专家促成中医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针灸学科和临床检验诊断学科融合,研制全球首例纳米针灸传感针。内经学科承担国家973项目课题,获科技部重大专项资助。学校当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针灸学会全国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通过实施“青苗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加强学科团队与科研团队融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生、转移、转化,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精准扶贫、城乡互联,校地、校企合作结出硕果。2014年,学校牵头成立“国家科技部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当选理事长单位。承担的湖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与劲牌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保健酒现代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两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茯苓等6种优势中药材GAP技术升级及产业链构建”,实现25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在全省中药材主产区推广,助力蕲春获“中国艾都”称号,综合经济效益达30亿元,学校被评为服务湖北经济先进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大力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为己任。2015年,学校发起成立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理事长单位。2017年,学校启动“健康中国”系列文化创意活动工程,助力长江经济带“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等医疗、科研平台与境外合作项目,联合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高举李时珍医药文化传播大旗,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质量兴校 在人才培养中坚守教育初心
作为湖北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龙头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做好质量兴校这篇大文章。
中医药高等教育立身之本在于造就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荆楚文化与大学文化相结合,系统梳理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练弘扬“求真求实、精勤博极”的李时珍精神,深化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潜在力量和当代价值的认知认同,激励师生缅怀先圣,立中医志、铸中医魂、兴中医业。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三大教育框架下的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学习、养成、体验、创新“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将弘扬大医精诚师德师风,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该校持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加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强一流教材建设,建立完善与教学质量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人才培养。
通过优化中医药课程,该校力求达到基础与临床课程的“三段式”贯通。在中医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与模拟病例互动交流,训练学生问诊技巧、采集病史能力。在中医经典课程学习阶段,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经典教学。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充分运用病案教学,按照“临床表现—审证求因—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规律,突出“识证、立法、用方”3个关键步骤,反复训练,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学校坚持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探索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方法。通过课程实验、预实习、跟师临床、课程见习、教学实习、临床技能实训、毕业临床综合实习“七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校中医药高等教育层次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全覆盖,形成了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湖北省属高校最先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生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中药驱蚊香囊、针灸实训考核仪等一批创新创业成果涌现,学生屡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天堰杯”等赛事大奖,学校连续6次获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优胜杯”。3年来,4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人才强校 在引育并举中激发办学活力
2014年、2017年,学校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相继荣获全国中医界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称号。李今庸教授首创治经法整理古典医籍,主编《金匮要略讲义》,独著《古医书研究》,被学界尊称为“医者之师”。梅国强教授是全国伤寒名家,培养出中医界首位“长江学者”,桃李满天下。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2015年,学校召开党代会,强化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认真落实学校党管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能。校党委坚持重点突破、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原则,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院部设置与机构改革等六大方面综合协同改革,狠抓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各类建章立制,全面转换体制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努力创造吸引、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的生动局面造就出一批属于湖北中医人的大师、领军人才和道德典型。
2014年、2017年,学校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相继荣获“国医大师”称号。李今庸教授首创治经法整理古典医籍,主编《金匮要略讲义》,独著《古医书研究》,被学界尊称为“医者之师”。梅国强教授是全国伤寒名家,培养出中医界首位“长江学者”,桃李满天下。
学校拥有首届全国名中医、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多个先进典型,享誉社会。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教授坚持小处方诊疗患者,肱骨骨折未休息一天,被评为荆楚道德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梦久两次患癌不离岗、临终前无偿捐献眼角膜。
这些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激发广大师生锤炼高尚品格,立“上医”之德,诠释医者仁心。全国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杜华月、董仕琴、王飞救助重病室友,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高度赞扬。学校是“健康湖北”志愿服务总队,每年组织名老中医、专家教授赴巴东、郧西等地义务上门巡诊,志愿服务连续多年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
近年来,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定落实《“杏林英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围绕学科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重点引进中医药主干学科高端领军人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国军教授回国来校工作后,其团队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新进高层次人才、药学专家刘大会教授2017年被农业部聘为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体系中药材领域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向未来,湖北中医药大学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牢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把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推动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到国务院重磅文件发布,从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到 ...[详情]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