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肿瘤疾病 > 正文

活血化瘀常用中药-茜草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5/12/2
导读: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南北各地均产,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南北各地均产,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别名】蒲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小血藤,过山龙,入骨丹。

【性味】苦,寒。

【归经】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

1.肿瘤治疗

本品用于胆艇癌、肝癌、胰腺癌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之黄疸。茜草凉血消瘀而退黄,可配重楼、金钱草、茵陈蒿、梔子、大黄等清热凉血,利湿退黄。

用于瘀热阻滞之脑瘤或肿瘤颅内转移,症见头胀头痛、头晕目眩、低热缠绵等,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常配伍蛇六谷、天葵子、紫花地丁、川芎等同用。

用于瘀血阻滞之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之痹痛,茜草清热活血、通经络、止痹痛,常配伍络石藤、秦艽、独活、海风藤、地鳖虫、骨碎补等同用。

2.其他应用

1)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魈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黄、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2)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凉血。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3)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芪、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

3.成药应用

茜草双酯是从中药茜草中提取有效成分茜草酸的化学合成衍生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用于防治因肿瘤放疗和化疗以及苯中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还用于防治复发性血尿,妇女月经过多症等。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文献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名医别录》:止血,内崩下血。

《本草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医林纂要》:茜草,色赤入血分,泻肝则血藏不瘀,补心则血用而能行,收散则用而不费,故能剂血气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经,兼治痔瘘疮疡仆损。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