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慢性疾病 > 正文

糖尿病的三消分型论治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5/9/24
导读:糖尿病的针灸治疗,中医是以三消辨证为主,也有按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施治。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中医是以三消辨证为主,也有按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施治。

【上消型糖尿病】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善食易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治疗法则:清热润肠,生津止渴。取穴:①肺腧、胰腧、脾腧、鱼际;②心腧、胰腧、脾腧、少府;③身柱、八椎下。

操作:针灸肺腧、心腧、胰腧、脾腧时以平补平泻手法向上或向下斜刺05~1寸,或向脊柱方面斜刺0.5~1.2寸;鱼际直刺0.5~0.8寸,用泻法;少府箭灸0.3~0.8寸,用泻法;斜向上刺身柱穴0.5~1寸;斜向前上方刺八椎下1~1.5寸,令针感向前胸放散为佳。

加减:如果患者出现咽喉干燥、疼痛、严重口渴等症状,可以加刺少商、金津、玉液等穴位。

作用:对肺腧、胰腧、脾腧、鱼际施针,可以达到凋和、激发脏腑功能的作用,以及养阴清肺、清热润燥、健脾养胃的促进脾胃运化、降血糖等作用。对心腧、胰腧、脾腧、少府施针,可以起到清心火、宣肺气、消肿痛、降浊利咽等作用。对身柱、八椎下施针,可以起到清热宣肺、安神止痛、调理内脏功能等作用。

【中消型耱尿病】

症状:多食易饥,胃脘不适,口渴多饮,形体消瘦,便秘尿频,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治疗法则:清胃泻火,生津止渴。取穴:①胰腧、脾腧、胃腧;②胰腧、中脘、足三里;③胰腧、足三里、三阴交;④胰腧、至阳、脊中。

操作:针灸肺腧、胰腧、脾腧时以平补平泻手法向上或闷下斜刺0.5~1寸,或向脊柱方面斜刺0.5~1.2;对中脘直刺1~1.2寸,针灸手法不宜过重,否则容易导致呕吐;足三里直刺1~1.2寸,用艾条灸510分钟;三阴交从内向外直刺0.5~1寸,用艾条灸5~10分钟;至阳和脊中穴是向前上方斜刺1~1.5寸,令针感向胃脘处放散为佳。

作用:对胰腧、脾腧、胃腧施针,可以降血糖、改善脾胃不和,起到健脾养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燥湿利水等作用。对胰腧、中脘、足三里施针,可以燥湿导滞、调养胃气、行气止痛。中脘与足三里并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多食晚饥、口渴欲饮等症状疗效很好。对胰腧、足三里、三阴交施针,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脾胃运化,降低血糖。

【下消型糖尿病】

症状:尿多尿频,尿色浑浊,口舌干燥,面色无华,口渴心烦,腰膝酸痛,肢冷畏寒,头晕眼花,男子不育,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法则:滋补肾阴、补气固精。取穴:①胰腧、肾腧、太溪;②胰腧、肝腧、太冲;③中脘、气海、三阴交;④命门、太溪。

操作:胰腧、肝腧先直刺0.5~1寸,在得气、守气的基础上施以捻转、提插补泻手法,再斜向椎体方向刺1寸左右,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肾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直刺0.8~1.2寸;太溪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3~0.5寸,或斜向外踝前方刺0.3~0.5寸,并留针半个小时,若阳虚者,加艾条灸5~10分钟;太冲采用同步行针法直刺0.5~1寸,并留针半个小时;命门直剌1寸左右,灸5~10分钟。

作用:对胰腧、肾腧、太溪施针,可起到疏通经络、激发肾气、活血祛淤的作用,是治疗下消型糖尿病常用的方法。对命门、太溪施针,可以有效治疗命门衰型糖尿病,有培元补肾、壮阳固精、强健腰膝的功效。对胰腧、肝腧、太冲施针,可以有效治疗肝气郁结型糖味病,能够起到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作用。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