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鹅口疮百科

鹅口疮

百科

概述

小儿鹅口,是儿科常见的口腔疾患,常发于初生儿,尤以早产儿体质虚弱。久病,乳食不洁的婴儿最为多见。由于患儿口腔及舌上布满白斑,很像鹅口,所以称为鹅口疮。俗称“雪口”。



病因病机

本病由口腔不洁,感染邪毒为其主要发病原因。多因胎儿禀受母体热毒之气,或因外感温热之邪,其热蕴称于心脾,舌乃心之苗,口为脾之窍心脾火热亢盛循足太阴及少阴之脉络上行熏灼于口舌,而为口腔舌面布有白色糜点,故名鹅口,也有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护理失宜以致肾阴脾津两亏水少不能制火,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出现鹅口。



诊断要点

(1)鹅口疮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舌面白色片状物互相粘连状如凝固的牛奶块膜,不易拭去重拭时可见出血。

(2)轻症鹅口疮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仅见哺乳时啼哭。严重者可影响婴儿吸,并见烦躁,流延,口臭,便秘等症。



辨证论治

1.心脾积热型

症状:小儿口腔及舌面满布白斑,状如积雪,面赤唇红,口臭流涎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腻,指纹紫滞。

治法:清脾热泻心火。

方药:方用清热泻脾散。

处方:山栀子10克,生石膏20克,川黄连3克,生地黄10克,黄芩6克,赤茯苓10克,灯芯6克。加减:大便闭结者,加大黄3克,积实5克。

2.脾肾阴虚型

症状:形体痩弱精神疲倦,面白颧红,口干不欲饮水,口腔两颊舌上满口雪白,周围红晕不着,大便溏泻,舌质红,指纹泛红,隐隐不显。治法:滋水制火,引火归源。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枣皮,丹皮各6克,山药、泽泻各10克,茯苓12克,肉桂1.5克,甘草3克。

附:单方、验方。

(1)绿袍散:化水拭口(吹口也可)。或用冰硼散加蜂蜜调匀涂患处。

(2)肉桂,吴茱萸各5~10克,研细末。取10克,用面粉白酒(陈醋也可)调成饼状,贴两脚心(涌泉穴),并用棉花包裹,每天1换,连用2~3天,以愈为度。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