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水痘百科

水痘

百科

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发疹性疾病,俗称“水花”。以发热,皮肤同时见到斑丘疹,结痂为特征,其疱疹形如痘,色泽明净如水泡,搔痒,呈向心性分布,常有成对出现倾向3~5天后,身体同一部位可同时见有丘疹,斑疹、疱疹、结痂,即所谓“四世同堂”痂盖脱落后,短期内留有椭圆形残疤。本病传染性强,常呈流行性,在集体儿童机构容易造成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二季较多。发病以3~4岁小儿为多。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发生第二次者极为少见。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风湿痘疹范畴。主要由外感风温时毒邪从口鼻而入,内蕴湿热,主要与肺脾两经有关。时邪伤及肺卫,故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肺气不利,挟邪外透肌表,皮肤水痘布露。病邪深入,则可出现气分症状,发热壮甚,或伴见烦躁,面赤,口唇生疮等症。时邪以外,泄为顺,发于肌表,而见疱疹,故疹色红润,疱浆清莹为透邪达表之征;若疱形大而稠密,疱色紫暗,并有壮热,烦渴,口干,面赤,为邪热内积。



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体征:大都骤起先见皮疹或同时有发热,食欲不振及不舒适感觉。热度在39℃以下,经1~5天后消退。皮疹的分布特点为向心性,以躯干,头腰多见,四肢较稀少。皮疹初为丘疹或红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数小时至1天后大多转变为四周有红斑色浸润的“露球状疱疹”,大小不等,几天后疱疹逐渐变干,结痂,再经数至1~3周脱落不疤痕。皮疹轻重不一,轻者可只见10个左右小疱疹,重者范围很广,可在起病后3~6天内陆续出现,一般2~3批,偶尔多达5批,可发生痛感或奇痒。体检时一般可见丘疹,疱疹,痂盖同时存在。

(2)流行病史和接触史,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并发细因感染时升高。个别不典型病例,可采用疱液分离病毒或荧光抗体法等检测病毒抗原予以确诊。

(4)并发症、水痘一般病情较轻,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肺炎,败血症等者罕见。局部皮肤及淋巴结偶可继发细茵感染。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属实证,热证,辨证主要宜分清表里。水痘形小而稀疏,兼低热或不发热,头痛微咳,流涕者为风热,挟湿犯表病轻;水痘形大而稠密,兼壮热烦泻,便干溲赤,舌苔厚腻者为湿热蕴郁在里病重。

(三)治疗原则

邪毒在表,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祛湿;邪毒蕴里,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若出现邪毒内陷心肝之证,则当急以清热开窍,解毒熄风。

(三)分型治疗

1.风热夹湿型

症状: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偶咳,出疹、疹色红润稀疏,疱形椭圆,浆液清亮,根盘红晕不著或有瘙痒,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祛温。

方药: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处方:银花9~12克,连翘6~9克,板蓝根6~9克,薄荷6~9克,牛蒡子6~9克,桔梗6~9克,滑石15克,苦参6~9克,甘草6克。

加减:咽红肿痛者加马勃6~9克,射干6~9克,疱疹作痒者加白先皮6~9克,蝉衣6克,僵蚕6克。

2.温热内蕴型(毒热炽盛型)

症状:疱疹稠密,颜色紫暗,根盘红晕明显;疱浆混浊不清,甚至口腔瘤疹或溃疡,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舌质红或绛,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温,凉血解毒。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

处方:黄连3~6克,黄芩6~9克,生石膏15~30克,丹皮6~9克,生地15~30克,猪苓6~9克,茯苓6~9克,苡仁15~30克,升麻3~6克。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3~6克,枳实6~9克,疱疹溃脓者加蒲公英6~15克,地丁9~15克,败酱草9~15克;若见壮热不退神志模糊,甚则抽搐者,急宜配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附:单方、验方。

(1)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2)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煎水外洗,1日2次。连用3〜5天。

(3)银石汤:组成:银花、生石膏各30克,玄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10克,芥穗10克。主治:水痘,有显效。

(4)银翘地丁汤组成: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6~10克,地丁10克。水煎50~100毫升,分2~3次口服。二煎药汁外洗患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