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风疹百科

风疹

百科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本病大多发生在冬春之际,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可见发热,当天即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面部,次日见于躯干及四肢,为淡红色或红色斑丘疹,皮疹2~3天即可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耳后、枕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其病程自限预后良好。但妊娠早期初次感染,或致流产,或致胎儿畸形,引起严重的后果。



病因病机

     风疹属中医“风痧”范畴。主要由外感风热时邪,邪毒从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蕴于肌表,外发于皮肤。邪袭肺卫,可见发热咳嗽,流涕,疹色浅红,分布均匀;邪毒入里化热,可见高热烦渴,疹色掀红成片。



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体征:前驱期很短,有轻度咽炎,眼结膜炎,低热或中度发热或伴轻度呕吐,腹泻,耳后,枕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软腭及咽部有稀疏的针头大小的红色黏膜疹,发热第1~2天出疹、皮疹为小的淡红色斑点疹,先见于面部,再向颈、躯干和四肢发展,出疹与消退经过较快,只需一天时间即可散布全身,第二天皮疹从面部先退第三天末疹退。退疹后不留色素,仅在较重病例,退后可有细小的脱肩。

(2)流行病史与接触史,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分类增高。血沉加快,血清中可测出风疹Igm抗体增高。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1天取咽分泌物可分离到病毒。

(4)并发症:轻度的血小板减少比较常见,但出现血倾向或紫癜者很少。其他如脑炎、心脏传导阻滞,神经炎,关节炎亦属少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属实证热证。辨证主要当分清表里,兼发热,微恶寒流涕、咳嗽者,为时邪在表;兼壮热高热,口渴,烦躁,唇干,便秘者,为邪毒入里。

(二)治疗原则

时邪在表治宜疏风清热,解毒透疹;邪毒入里,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三)分型治疗

1.风热袭表型

症状:发热微恶寒流涕、咳嗽、咽痛。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皮疹、颜色淡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可有痒感,先见于面部,继则躯干四肢一天内遍及全身,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透疹。

方药:银翘散加减。

处方:银花9~12克,连翘6~9克,黄芩6~9克,牛蒡子6~9克,大青叶9~12克,薄荷3~6克,桔梗6~9克,蝉衣9克,僵蚕6〜9克,生甘草3〜6克。

加减:皮疹搔痒者,加防风6~9克,白藓皮6~9克,咳嗽者加杏仁6~9克,前胡6~9克;头痛者加菊花9克,白蒺藜9克。

2.邪热炽盛型

症状:周身散布斑丘疹、疹色鲜红或紫暗,壮热口渴,烦躁易惊,小便短赤,唇干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

处方:银花9~15克,连翘6~9克,板蓝根9~15克,牛蒡子6~9克,赤芍6~9克,丹皮6~9克,生地15~30克,紫草6~9克,薄荷6克,桑叶6~9克,蝉衣6~9克。

加减:壮热口渴,加生石膏15~30克,知母9~12克,芦根1尺;便秘者加大黄3~6克;烦躁易惊者加钩藤9~15克,僵蚕6~9克。附:单方、验方。

(1)板蓝根10克。水煎服,日分三次。

(2)菊花15克,蝉衣9克,甘草6克。煎水频饮。

(3)忍冬藤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日1剂。

(4)蒲公英绿豆汤:用蒲公英15克、绿豆10克。煎汤。每日1剂,分2~3次服完。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