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麻疹百科

麻疹

百科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临床以发热3~4天后遍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稍隆起,状如麻粒为特征,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幼婴及体弱儿童容易有麻疼合并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多见于半岁以上的婴幼儿,(六个月以内婴儿很少患麻疹)。半岁到五岁的儿童发病率极高。多流行于冬春季节,患病一次可终身免疫。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麻疹病毒从口鼻传入侵袭肺胃二经,亦常累及其他腑脏。因肺受邪,清肃失司,首先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继而全身发出红疹,病毒之邪,随疹外泄,所以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如体质较好、年龄较大、邪毒较轻者,邪易外出,麻毒则可顺利外达,此为顺证。如邪毒旺盛,或体质虚弱的幼小儿童,或因透疹时护理不当,邪毒不能及时外达,而致邪毒内陷,此为逆证。如邪毒闭肺,肺气闭郁,则出现咳喘气急的肺炎喘嗽。咽喉为肺之门户,如肺热上冲,毒热蕴于咽喉,可致喉痹失音;如肺热移于大肠,泻下黄赤焦臭,可发生泄痢;如热灼肺胃,胃内火盛,循经上炎产生口舌生疮;如热传心肝,可见神昏,狂躁、抽风等症。此外如邪毒深入营血,则见皮肤发斑,吐血、衄血。若年龄幼小,体质弱,正虚不能抗邪外出,可见面色白,肢体神倦,舌淡,脉细数等心阳不足证候,此属正不胜邪为内闭外脱的危象。本病以实证为主,根据发疹透发情况可分为顺证和逆证两大类,逆证分麻毒闭肺、下利攻喉、肝风、心阳虚衰五型。



诊查要点

(1)未患过麻疹的易感儿童,未接种麻疹减毒疫苗,在流行季节有与麻疹患儿接触史。

(2)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涕泪,目赤畏光,口腔黏膜见有麻疹斑

(颊點膜及唇内侧现针头样小白点,周围充血)。

(3)正常麻疹,颗粒分明高出皮肤,色泽鲜红润泽,疼回则热退,若疹点稀细色淡,或色紫晦暗密集成片,或出后早回,回后热仍不退,要注意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4)注意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作鉴别。


辨证论治

麻疹的辨证主要观察其在发病过程中病情的顺逆。顺证:是指发疹时期,按正常程序透发,症状轻,预后好。逆证:是指不按发病过程,在病程中出现复杂而危重的各种证候。

(一)顺证

(1)疹前期:症状:本期从开始发热至疹点出现,一般为3~5天。初起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眼水汪汪或见面浮,目赤,口颊有麻疹斑,大便溏泄,舌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此系麻疹初起,邪毒在表。

治法:辛凉透疹,清宣肺卫。

方药:方取宣毒发表汤加减。处方:银花、连翘、牛蒡子、竹叶各10克,蝉衣、薄荷各6克、葛根10克、荆芥6克、赤芍6克、芦根20克。

加减:若咽痛加山豆根,射干各10克;热甚惊悸加僵蚕10克;发热汗少加浮萍、薄荷各10克。

(2)出疹期:症状:一般从见点至布齐为时约三天。此时临床症状加重,壮热,烦渴,咳嗽加剧,唇干口渴,尿短赤,舌苔黄腻,质红,甚或苔干无津,脉数大,耳后,面额,项背等处可见鲜红或暗红色疹点,在2~3天内由上而下遍及全身,邪将外出。此期以毒热证较明显。若无并发症则体温逐渐下降,即转入疹回期。

治法:清解热毒,佐以透发。

方药:方取清解透表汤加减。

处方:西河柳、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各10克、蝉衣10克、升麻6克、葛根10克、紫草10克。加减:若疹出不透,可加山栀10克,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

(3)退疹期:症状:一般从疹点布齐到回没为期三天左右。患儿如无合并症,在疹见三天后即开始回退,发热逐渐下降,症状亦见改善,4~5天后,皮肤上有糠状脱屑,并留有棕色斑痕,约1~2周后消失,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此期以肺胃阴伤为多见。

治法:益气养阴,兼清余热。

方药:方取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12克、麦冬、生扁豆、桑叶、花粉、地骨皮各6~9克,太子参15克,青蒿9克,芦根1尺。

加减:若五心烦热加生地、知母各10克,气虚乏力加黄芪、党参各10克。

(二)逆证

1.麻毒闭肺型:(麻疹合并肺炎、麻后喘)

症状:可见壮热持续,疹出不透,咳嗽气息,痰呜喘息,面灰紫,苔黄腻,指纹紫滞,脉细数。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方取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麻黄、杏仁各6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银花、连翘各15克、桔梗、前胡各6克、西河柳10克、浮萍6~9克、苏子10克、地龙6克、桑枝10克。

2.麻毒攻喉型

症状: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状如犬吠,甚则呼吸困难,喘呜肩息,面色青灰,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凉宣肺、涤痰利咽。

方药:方取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子15克,瓜蒌30克、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玄参15克、土牛膝15克、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

3.麻毒下痢型(麻后痢)

症状:可见下痢赤白脓血并见里急后重伴发热,舌红笞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导滞。

方药:方取葛根芩连汤加减。

处方:葛根、黄芩、秦皮各10克、黄连6克、白头翁15克、西河柳12克、生甘草15克。

4.肝风内动型

症状:可见疹色紫暗,皮疹簇集成片,壮热烦躁,神昏惊厥,呕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起刺,苔黄脉细。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定惊。方药:方取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处方:水牛角15克、石决明30克、钩藤15克、桑叶、菊花、丹皮、茯神各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贝母、竹茹各10克。安宫牛黄丸1粒,药汁化服。

5.心阳虚衰型

症状:体温下降,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少,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方取参附龙牡汤加味。处方:人参6克、附子10克、干姜3克、肉桂1.5克、生牡各30克,白术、茯苓各12克、五味子10克、枣皮15克。

另外:如口腔黏膜溃疡或齿龈肿痛出血者,为毒热未清上炎所致。宜用生地、玄参各15克、生甘草6克,黄连3克,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外用青黛散或绿袍散或锡类散吹搽患处。

若毒热炽盛上攻致:齿龈发黑,气味恶臭,溃烂面颊穿孔,称“麻后走马牙疳”,为凶险危候。宜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剂。方取黄连解毒汤加味。

处方:玄参30克、生地30克、大黄10克、川黄连6克、生石膏30

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银花15克、大青叶30克。外用砒枣散(信枣丹)搽患处。

附:单方、验方。

(1)芫荽15克、薄荷10克,水煎。

(2)鲜完荽15克,胡萝卜,生荸荠,甘蔗各100克,水煎汁频饮。

(3)芫荽30~60克,或西河柳或紫背浮萍30~60克,水煎汁,用毛巾浸药汁,轻擦手足或全身。

以上均适用于出疹期疹透不足者。

(4)白萝卜汤:用白萝卜适量煎水加入白糖30克,每天3次,连服3~5天适用于初疹期。

(5)豆腐鲫鱼汤:用豆腐250克、鲫鱼2条,放砂锅内同煮汤服食,每天1次,连服2~3天。适用于出疹期。

(6)腊鸭头粥:用腊鸭头60克,雪梨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调味服食,早、晚食用。连服5~6天。适用于退疹期。



健康指导

护理工作是防治麻疹的重要一环,护理适当,可大大减少逆证(合并症)发生。

(1)卧室空气要流通,但勿使患儿直接吹风。

(2)室内空气不宜太干燥,应保持一定湿度。

(3)患儿应注意保暖,但又不可过热。

(4)患儿口腔,眼、鼻要经常清洁。

(5)注意补充水分,特别在出疹期和恢复期,可给予荸荠,鲜芦根或鲜茅根适量,煎汤代茶饮。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