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脐部疾患百科

脐部疾患

百科
目录

概述

新生儿脐部疾患,系指断脐时结扎手术欠妥,或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


辨证论治

脐湿 由于断脐后沐浴,脐部被水湿所侵,或护理失宜,脐部受尿液浸渍而成。症见脐带脱落后,脐部渗液不干,或有红肿。治予收敛固涩。

(一)

处方:白石脂3克,黄柏10克,枯矾3克,百草霜1克。

用法:混合研为细末,撒布脐内,胶布或膏药固定,2日换药1次。换药前须用艾叶熬水洗净上药部位,并擦干。

(二)

处方:艾叶。

用法:将艾叶烧灰,填脐中。

(三)

处方:熟明矾、龙骨、麝香等。

用法:以上3药共少许研末,敷脐上。

(四)

处方:干马齿苋1把,四季葱数根。

用法:将马齿苋烧灰存性,研细粉,瓶贮备用。先用(四)季葱煎水温洗脐孔,洗后即以消毒脱脂棉花拭干脐孔中水,再取马齿苋黑粉适量,撒满脐孔,外加消毒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通常1次即可痊愈,倘1次未痊愈者,可如法再做1次。

说明:如无干马齿苋,用棉花子烧炭研粉代替亦有效。

(五)

处方:煅龙骨、枯矾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取适量撒敷脐部,敷料固定,每日换。

(六)

处方:煅牡蛎、炉甘石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敷料固定,每日换。

脐疮 由于脐湿长期不愈,或脐带脱落过早,摩擦损伤,感染邪毒,化热生腐侵蚀脐周。症见脐部发红,甚则波及脐部周围。肿胀疼痛,化浓糜烂,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治以清热解毒。

(一)

处方:青黛、黄柏各60克,生石膏120克。

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每日数次。

(二)

处方:地蚕适量。

用法:用地蚕研末,敷脐上,数次即愈。

(三)

处方:棉子若干。

用法:烧灰,掺上即愈。

(四)

处方:黄柏3克。

用法:将黄柏研细末贴患处。

(五)

处方:杏仁3克。

用法:将杏仁捣烂敷于脐上。

(六)

处方:龙骨6克。

用法:将龙骨煅烧后研细末,敷于患处。

(七)

处方:车前子适量。

用法:将车前子炒焦,和黄柏研面,外敷。

(八)

处方:黄连20克,枯矾30克,朱砂10克,冰片2克。

用法:分别研末,加入氧化锌、炉甘石粉各10克,混合过筛,装瓶备用。以3%甲紫溶液调此粉,外敷患处。一般敷3~5天可愈。

(九)

处方:龙骨3克(煅),轻粉1.5克,黄连3克,枯矾1.5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干掺脐中。

(十)

处方:马齿苋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焙枯,为末敷之,即愈。

(十一)

处方:车前子适量。

用法:将车前子炒焦为末,敷之即愈。

(十二)

处方:硇砂、枯矾、朱砂各6克,冰片0.6克。

用法:研末,密封备用。用3%双氧水洗净脐心,擦干,上药少许,敷料盖上,2日换药1次。脐周围感染或湿疹者涂以1%紫药水。

本方适用于脐息肉。

脐肿 由胎毒或感染病毒引起,症见肚脐红肿、灼热、疼痛或伴有发热,恶寒,烦躁不安,啼哭口开等。治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一)

处方:淡豆豉12克,赤小豆20克,天南星6克,白蔹10克,芭蕉根汁适量。

用法:将前四药研末,过筛后,与芭蕉根汁调拌和匀成膏。临用时,取药膏适量,敷在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5~7天即愈。

(二)

处方:牡蛎(煅)、大黄各15克,朴硝3克。

用法:上药研末,用田螺浸水调3~6克敷脐上,其水从小便而消。

(三)

处方:茯苓、车前子各3克,甘草0.6克,陈皮0.9克,通草0.9克。

用法: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

(四)

处方:红饭豆、淡豆豉、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克。

用法:共为末,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旁,即愈。

脐血 因断脐时,脐带结扎不当,可重新结扎清理。若同时有发热、面红、口干等症,治予清热凉血止血。

(一)

处方:煅龙骨6克,枯矾6克,胭脂3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掺脐上。

(二)

处方:白石脂末适量。

用法:掺脐上即愈,未愈,微微炒过,放冷再掺,不得剥揭。

脐突 脐突又称“脐疝”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腹壁肌肉嫩薄松弛,啼哭叫扰过多,致肠管突入脐中。症见脐部呈半球形状或囊状突起,按压时膨出物可纳回腹中。但当啼哭时,又重胀突,局部皮肤正常。对此一般不需内服治疗。只外治压脐法即可。若突出过大,不能回纳,且超过2岁仍未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

处方: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及各3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芭蕉汁调敷脐两旁,自愈。

(二)

处方:乱人头发1团(烧炭存性),枯白矾适量,蜜糖

(蜂蜜)少量。

用法:将前二药研为末,过筛,以蜂蜜调成膏,摊于1块纱布棉垫上,贴在脐突部位上,以硬板纸轻往下压;然后用纱布束紧固定,一般3~4天自行消散。

(三)

处方:大黄、牡蛎(煅)各15克,朴硝6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用清水半盆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于患处。每日敷1~2次。

(四)

处方: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加芭蕉树汁3~6克调匀,敷脐(四)周,纱布包扎,每日换2次。一般2~3天可愈。

(五)

处方:艾绒适量。

用法:用艾绒包裹五分硬币1个,外包纱布,压在脐部固定,7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六)

处方:艾绒、食醋各适量。

用法:将艾绒置醋内浸泡,将突出的脐疝复位后,把醋艾绒置脐内,填满为度,将硬纸垫压盖在脐孔上,胶布固定。

(七)

处方:猪牙皂2克,雄黄1.5克,细辛1.5克,地龙1条,吴茱萸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每次取药粉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疝处,再以铜钱1枚压盖于药上,最后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