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儿科疾病 > 正文

小儿疳证中医治疗典故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8/6/25
导读:【医案】戊辰岁,给事杨后山公祖乃郎,患疳疾,药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郑湘溪公,迎予治之。予日:此子形赢,虽是疳症,而腹内有积块,附于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而不治其块,是不求其本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门灸针,消散积块,后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己除,而君子得…

【医案】


戊辰岁,给事杨后山公祖乃郎,患疳疾,药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郑湘溪公,迎予治之。予日:此子形赢,虽是疳症,而腹内有积块,附于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而不治其块,是不求其本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门灸针,消散积块,后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己除,而君子得行其道于天下矣。果如其言,而针块中,灸章门,再以蟾蜍丸药兼用之,形体渐盛,疳疾俱痊。(杨继洲《针灸大成》)


故事


明代隆庆年间,朝廷有一位杨大人的儿子,日渐消瘦,食欲不振,毛发稀疏、干枯,面色发黄,精神萎靡,已经找大夫看过,认为是患了疳证,但是几服药吃下去,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听闻杨继洲医术高明,几经辗转才请到他来为宝贝儿子治疗。杨继湘查看之后说:“小孩患有疳证,因为脾胃虚弱,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差,长久之后造成腹部气机壅滞,瘀血内停,所以出现了腹部胀满有包块,青筋暴露的症状。治疗要标本兼顾,才能起效。”于是先针灸腹部的章门穴,消散积块,配合蟾蜍丸活血祛瘀、消症破结,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孩子的精神状态渐渐好转,身体也壮实了,其他症状也慢慢缓解。总结整个过程,就好像先铲除从中作梗的阴险小人,做其他事情才能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启示:小儿疳证


小儿疳症,也叫小儿疳积,是以形体消瘦(体重一般比同龄儿重轻15%~40%),面色苍白、黯淡,口唇紫黯,毛发稀疏、发黄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食欲不佳,大便时干时稀、腹胀为特点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体质虚弱或者其他疾病影响,造成脾胃损伤,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良所致。


一旦孩子出现厌食、消瘦、精神欠佳等疳证的初期表现,家长需要及时处理,尽早查明原因。可以自己在家为孩子捏脊(也叫捏积),用拇指、食指或者拇指、食指、中指一起配合,从两边屁股相交的臀裂处,沿着督脉由下往上,一直捏到颈后部大椎穴,力度以小孩能够承受为主。一般捏3~5遍,皮肤微微发红就可以了。捏积疗法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如果孩子肚子臌胀严重,进食少,可以用自测血糖的一次性刺血针在手上的四缝穴快速点刺,挤出少量黄色黏液或血水。还可以艾灸孩子的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章门等穴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