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儿科疾病 > 正文

传承百年的宝宝退热方法!(内附退热、惊厥图文手法)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8/1/5
导读:亲爱的家长,宝宝生病时,你除了焦虑、百度、去医院,还能干什么?最近,新一轮的流感开始了,很多妈妈都来咨询胖博,宝宝发烧了在家第一时间可以做些什么?今天就来说说宝宝发烧,在家第一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为小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由于小儿具有“阳常…

亲爱的家长,

宝宝生病时,

你除了焦虑、百度、去医院,

还能干什么?



最近,新一轮的流感开始了,很多妈妈都来咨询胖博,宝宝发烧了在家第一时间可以做些什么?

今天就来说说宝宝发烧,在家第一时间可以做些什么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为小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很多急、慢性病证均可出现发热。根据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感及内伤两个方面,但是由于小儿体质的不同,病情的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证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小儿每日体温可有波动,当超过基础体温1℃,可认为发热(测体温应在活动后半小时,进食后1小时为准)。发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热度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若不明原因发热及反复发热,应做常规辅助检查,查明发热原因进行治疗。

外感发热

有感冒风寒、风热之别,但以外感风寒为多见。

(1)偏于风寒者:发热、畏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苔薄白、指纹浮红、脉浮紧。

(2)偏于风热者:高热、少汗、鼻塞、流浊涕、喷嚏、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脉浮数。


伤食发热(常见于积食发热)

伤食发热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拒按、暖腐吞酸、口渴引饮、纳呆、便秘。舌红苔黄腻、指纹沉紫、脉沉滑。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儿推手法

拿风池、掐二扇门、清天河水、清大肠、揉板门、摩腹、推下七节骨。

外感发热的宝宝可以增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若发热不退可增加: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按揉涌泉。


拿风池


取穴:在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

拿风池(10-15次)可用于头痛,发热,头晕目眩,眼红肿痛,鼻炎,耳鸣,项背部僵痛等症状,起到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掐二扇门


取穴:掌背食指与中指,及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掌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掐二扇门(5次)可用于外感、身热无汗等症状,起到发汗透表、退热平喘的作用。


清天河水


取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前臂,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

清天河水(300次)可用于外感发热、怕冷、头痛、咽痛、五心烦热、口唇生疮、夜啼等。


清大肠


取穴: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法: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

清大肠(100次)可用于湿热、食积滞留肠道导致的痢疾、便秘、腹痛等症状,起到清热利肠、除湿导滞的作用。


揉板门


取穴:手掌大鱼际平面

揉板门(100次)可用于乳食积滞导致的食欲不振、嗳气、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的作用。


摩腹


取穴:腹部

摩腹(5分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可用于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系统紊乱等相关病症。


推下七节骨


取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命门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100次)可用于肠热便秘等症状,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补脾经


取穴: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末节指腹)

补脾经(旋推脾经300次)可用于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症状,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作用。


补肾经


取穴:小指末节螺纹面(小指末节指腹)

补肾经(300次)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导致的久泻、遗尿、虚汗等症状,亦可滋阴柔肝,助生长发育。


按揉足三里

取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掌心按于髌骨正中,中指紧贴胫骨前缘,无名指指端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按揉足三里(50次)可用于腹胀,腹痛,泄泻,呕吐,下肢无力等症状,可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按揉涌泉


取穴: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揉涌泉(50次)能引火归元,退虚热,可用于足心热(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小儿惊风,失眠,便秘、烦躁不安等病症。



特别关照

1、若不明原因发热及反复发热,应做常规辅助检查,查明发热原因进行治疗;

2、适当进行常规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浴(水温37℃为宜,注意防受凉);

3、加强护理、慎衣食,适寒热、避风邪,不外出;

4、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

5、病后注意营养;

6、发热高且不退,可一日推拿2-3次。


【延伸学习之一】


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宝宝发热,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心疼得很,担心会不会烧坏脑子。发热会给宝宝的大脑造成损害吗?

几日前一位宝妈来向胖博咨询:宝宝发热2天了,每天都会烧到39.5℃,退烧药(“美林”或“泰诺林”)药效过后,体温回升;流涕,不咳,会不会烧坏脑子?


发热不是一种可怕的征兆

体温的恒定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通过自主神经及其在各组织器官的温度感受器的冲动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两者的功能达到平衡。

当病菌侵入体内,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开启预防保护机制,发热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员。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小儿每日体温可有波动,但每个宝宝的基础体温会有所不同(正常体温可有波动于35.5℃~37.5℃之间),当超过基础体温1℃,可认为发热(测体温应在活动后半小时,进食后1小时为准)。发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热度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若不明原因发热及反复发热,应做常规辅助检查,查明发热原因进行治疗。


为什么容易出现38.5℃以上的高烧?

由于宝宝大脑发育不够完全成熟,收到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信号后,会出现调节过度的现象。

小儿体温过高或持续高热,尤其是在温病过程中,易见痉、厥、闭、脱。可物理降温、小儿推拿降温、退热药降温。

将发热宝宝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可以发挥宝宝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高热时间过长,会影响大脑吗?

如果宝宝发热没有引起惊厥,则不会造成任何部位实质性的损伤。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引发持续性高热的原因可能造成肺炎、脑炎或身体其他部位损伤。

控制高热时,须由医生辨证寻找原因,采用得当的方法针对病因。

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抗生素才有效;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抗生素是不起作用的。请家长保持理性,千万别病急乱投医,别抓到药就吃。


发热宝宝家庭护理

宝宝发热时,精神状态佳,玩耍自如、吃喝正常,说明病情不严重。家长可以在家观察宝宝,给宝宝多喝水,增加排尿和保持大便通畅,通过小儿推拿进行物理发汗物理降温。

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浴、配合小儿推拿辅助,根据实际情况可服用退热药(柴桂、美林或泰诺林等)。通过发汗、增加排尿原理达到散热的作用,如果宝宝没有充足的水分摄入,退热药也无法发挥作用。


若出现以下情况,须重视并及时就医

不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40℃,并伴有:

拒绝喝水;

排尿很少,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

头痛、耳朵痛或项(颈部)痛;

持续腹泻和(或)呕吐;

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


以下情况,必须及时就医(或急诊)

无休止地哭闹几小时以上;

精神状态差,拒绝活动(爬、走路等);

出现皮疹或紫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囟门外隆起;

颈部发硬;

明显呼吸困难;

惊厥。



提醒

1、若不明原因发热及反复发热,应做常规辅助检查,查明发热原因进行治疗;

2、适当进行常规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浴(水温37℃为宜,注意防受凉);

3、加强护理、慎衣食,适寒热、避风邪,不外出;

4、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

5、病后注意营养;

6、发热高且不退,可一日推拿2-3次;

7、必要时可服用退热药。


【延伸学习之二】


惊厥怎么办?

如果发生了惊厥怎么办?

不要慌!你比想象中可以做的更多。

1、遇到小儿惊厥第一时间让幼儿平卧,解开衣扣松衣领与裤带,用指甲掐人中与十王进行急救(你没看错!儿推能帮到着急的家长)

2、将幼儿头偏向一侧开放气道:用木制物放在上下两齿间,避免咬到舌头。切记不可喂水进食。

3、送到最近的医院,请不要追求医院大小,要的是近,这时候的时间争分夺秒快点送到医院吸氧防脑缺氧才是正道!


在去医院的路上可以做什么?

急救穴之一:掐人中


取穴: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鼻唇沟的中点)

掐法: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桡侧。用拇指指甲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猛然用力。

掐人中(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5次或醒后即止)可用于急救、惊风、昏厥、抽搐等症状。具有开关通窍、镇惊作用。


急救穴之二:掐十王


取穴:十指甲根两侧(甲根两侧0.5分处)

掐法: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指甲逐渐用力,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猛然用力。

掐十王(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可用于高热神昏、抽搐、昏厥、烦躁不安、两目上视等症状。具有清热、醒神、开关通窍、镇惊作用。


急救穴之三:清天河水


取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前臂,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

清天河水(300次)可用于外感发热、怕冷、头痛、咽痛、五心烦热、口唇生疮、夜啼等。


【延伸学习之三】

惊厥后的幼儿护理

师父教导胖博说:“治病必先求本。”没有发生过惊厥的孩子要做儿推,如果有过惊厥的孩子,那就更要做儿推了!就好比一个孩子读书,但平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回家也不做功课。那么指望孩子能一鸣惊人的基本只能靠运气了!

所以,孩子好的身体,一定是在平时注意保养,儿推就是其中最好的方法。胖博经常在做公益讲座的时候说道:“刷牙,洗脸,做推拿!儿推是一种生活方式!“

各位家长们,功课做在平时哟

接下来胖博带大家做几个简单的手法,一起提高孩子的正气,防病于未然!一起学起来吧!

首先需要确保宝宝在惊厥不发作情况下哟!


取穴: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末节指腹)

补脾经(旋推脾经300次)可用于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症状,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作用。


清肝经


取穴:食指末节螺纹面(食指末节指腹)

推法:自食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清肝经(100次)可用于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等症。有助于镇惊熄风、平肝泻火、解郁除烦。


补肾经


取穴:小指末节螺纹面(小指末节指腹)

补肾经(300次)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导致的久泻、遗尿、虚汗等症状,亦可滋阴柔肝,助生长发育。


揉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上4寸)

揉中脘(3-5分钟)可用于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喘痰多、及不思饮食等症。有助于消食利气、健脾和胃、宽中开胃。


按揉三阴交


取穴: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内踝尖直上3寸)

小儿按揉三阴交(300次)可用于通经活血、清利下焦湿热、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湿疹等症状。


捏脊


取穴: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脊柱)

捏法: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

捏脊(3-5次)可用于发热、惊风、疳积、泄泻等症。有助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还可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疾病、月经不调等 。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